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而逆转。
中医学关于哮喘的记载有着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内经》中所记载的“喘鸣”与本病发作特点相似,历经发展补充,直到元代朱丹溪首创“哮喘”这一证名,被后世医家沿用至今。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其病位在肺,由于肺失宣肃,主要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肺系症状。哮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成为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病因病机
哮喘的发生内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肺不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发为宿根;外责之于气候骤变,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过食生冷,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而不同的医家侧重点不同,对哮喘病的病机认识亦不同。有人认为哮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治疗宜“发时治肺兼顾肾,平时治肾兼顾肺”。有人根据“脾为生痰之器”、“痰为哮之宿根”,认为脾虚为哮喘发生的内因。有人认为顽固性哮喘主要是肾阳不足,瘀血内阻。有人认为“气阳虚弱”是本病发病的易感因素,“痰瘀伏肺”是反复发生、迁延不愈的宿根所在,“风邪”是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本病的主要病性特点。
治疗原则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主张:“凡久喘之症,未发时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为后世医家指出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换而言之即哮喘发作突然时,须急当治咳、喘、痰等标症,待症状缓解时,以调治肾脾之本为主。治疗哮喘首辨虚实,实证辨寒热,如寒哮、热哮、寒热错杂哮等,虚证审阴阳、辨脏腑。
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寒哮
症见恶寒发热,喉中痰鸣,憋闷气逆,胸隔满闷,咳清痰,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可用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化裁治疗。
2.热哮
症见痰鸣声响、气粗息促、咳喘气逆、咳黄痰、咯痰不爽、汗多、心烦不安、面赤口渴、或有身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等化裁治疗。
3.寒热错杂哮
症见咳嗽,胸闷气喘,有哮鸣声,痰少质稠、色白或黄,或有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厚、或黄腻、或白黄相兼,脉滑数。可用乌梅丸等化裁治疗。
4.风痰哮
来势较猛,发病急骤,发时喉中鸣声如拽锯,胸满,痰稠,且痰不易咯出,或咳痰为白色泡沫状,发病前多见有眼部、鼻的流涕,鼻塞喷嚏,干痒等症状,无明显寒热倾向,舌苔厚腻,脉滑。可用三子养亲汤化裁治疗。
5.虚哮
症见喉中哮鸣如瓢、动则喘甚、反复发作、气短乏力、声低、口唇爪甲紫、舌紫黯、脉沉细或细数。可用肾气丸、苏子降气汤等化裁治疗。
(二)外治法
1.针灸治疗
undefined针灸是临床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改善肺功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抑制气道重塑、调节免疫功能、调整神经内分泌网络等,从而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采用温阳利气法针灸治疗,以百会、大椎、风府、风门、风池、肺俞、定喘、膻中、支沟为主穴,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加灸效果更好。
2.穴位贴敷
中药敷贴源于《张氏医通》,是将中药研成粉末做成饼状贴敷于相应穴位上通过经络运行药物、驱除病邪的治疗方法。运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穴位外敷药物为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
3.埋线治疗
埋线疗法是中医针灸学的延伸,是中医外科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起到调整脏腑、阴阳等作用。在成年哮喘缓解期可予以背俞穴注射式埋线治疗,取穴:主穴为定喘、肺俞。配穴为肺气虚配风门、脾气虚配脾俞、肾气虚配肾俞。
4.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哮喘的防治。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及自体血穴位注射外治疗法,取定喘、肺俞为主穴,均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
5.其他
近年来,许多医家运用推拿、中药雾化吸入、耳压疗法、直肠给药等方法治疗哮喘,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预防
早在《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点,此后历代医家对中医治未病理论多有研究和阐发,如孙思邈曾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
(一)扶正
1.加强运动
哮喘患者可适当进行运动,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但要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轻重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
2.饮食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营养丰富,最好吃点清淡食物,多吃蔬菜或者水果,特别是慎用蛋、鱼、虾等食物,这往往会诱发哮喘。
3.调摄精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精、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4.药物预防
适当服用冬虫夏草、紫河车补肾润肺;多食些健脾利湿化痰的食品,如白萝卜、扁豆、薏苡仁等。黄芪与激素合用能较好调节Th1/Th2反应失衡,有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口服人参蛤蚧散,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预防作用。
5.治疗预防
哮喘多在冬季发作,在夏季中医多采用冬病夏治,采用针刺、艾灸等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煦养脏腑。凡经连续数载冬病夏治与冬令调治,平时注意调摄,能稳定病情,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发展。
(二)祛邪
哮喘病发作与外界环境关系密切,预防哮喘发作首先要减少对致敏原的接触。常见的致敏物质包括花粉、宠物皮毛、某些食物和某些化学药品等。室内要保持通风、及时清扫。
总结
哮喘属于慢性疾病之一,治疗周期较长,患者以平时自我调养为主,增强自身抗病能力,避免外来邪气侵袭。长期实践证明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整体调整,有效减少哮喘复发、疗效确切,尤其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传统医学在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标准尚不统一,作用机制不明确,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少……,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和研究中不断解决,以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