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停止后2—5分钟发生典型的哮喘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重者可伴有紫绀、烦燥不安、不能平卧、大汗淋漓。体检可有明显的哮鸣音,严重者不用听诊器即可听到高音调的哮鸣音。大部分病人1小时内可望自行缓解,使用平喘药物则大多数在数分钟内缓解。运动性哮喘可有如下特点:
1.运动越剧烈,诱发哮喘的机会越多、越重;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诱发哮喘的机会越多。一般说来,剧烈运动5—10分钟后才可能引起运动性哮喘发作,短于5分钟很少引起哮喘发作。
2.运动性哮喘多发于哮喘患者,且有家族倾向性,患者亲属中哮喘患者较多,气道对运动的耐受性较差,气道高反应性较多见。
3.运动后呼气流速峰值(PEFR)和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l),运动性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有人提出,运动后PEFR或FEVl,下降大于10%,应警惕可能合并哮喘,而大于15%,则应视为异常。
4.运动性哮喘典型的发病过程呈3个阶段。
第l阶段,即运动开始及运动中。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通气血流分布好转,PEFR、FxVl均有提高,提示气道扩张,Pa队轻上升。
第2阶段,即运动停止后2—5分钟。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增加,肺泡过度充气,PEFR、FEVl均明显降低,类似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此时Po2明显下降,而PC02亦有下降趋势,可伴随轻重不一的乳酸血症,严重者可伴明显PaCOz下降,呼吸性碱中毒。
第3阶段,即运动停止后1—2小时内。气道痉挛逐步缓解,哮喘症状好转,PEFR、FEVl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但如在这段时间内,重复诱发哮喘的同种等量运动,气道痉挛较前减轻,气道阻力增加达不到第1次运动后的水平,PEFR、FEVl下降不足首次运动后下降的一半,这个阶段称之为“气道不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