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性哮喘怎么治疗 CVA的病名认识
摘要:大多数医家认为CVA的反复发作性是体内“风痰”内蕴,当外感风邪,风邪袭肺,引动风痰而致发作。安效先教授认为小儿生理特点特殊,当感受风邪为主的外邪侵袭肺卫,致肺气失宣,甚则生痰化热
VA诊治经验的研究
1从风辨识
CVA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
痰或咳吐少量黏痰,多数因外感风邪失治误治而起,但经久难愈,病程长,吸入冷空气或异味气体、活动、情绪激动时可加重,常伴有咽痒、眼痒、
鼻痒、
打喷嚏、流涕或皮肤瘙痒等,本病发作呈阵发性、特发性、反复性。本病的临床特征符合风邪的特性,如“风邪善行而数变”“风盛则挛急”“无风不作痒”“风为百病之长”。
《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云:“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内归于肺。”风为百病之长,外袭皮毛,首犯肺卫,致肺失宣肃,
咳嗽阵作。风邪袭肺,失治误治日久,不能驱除风邪,渐成“伏风”,内藏肺络,成为CVA反复发作的宿根,当感受风邪或异味气体可引动伏风,致使本病反复发作。程尚述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以风为本,基本立法当以疏风为要,以加味过敏煎治疗。顾维超教授认为本病与风邪侵袭肺系相关,风邪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原因,以疏风利咽、抗敏止咳为主要治法。孙灵芝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当属外邪失治,邪郁肺络,肺气失宣,气机上逆,气道挛急所致,治疗时除宣肺止咳外,也应注意解痉抗过敏
药物的使用。肖和印教授据本病临床特征,从风论治该病,认为本病以风为本,风邪犯肺,邪客肺络,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治以祛风止痉,方用过敏煎加蝉蜕、钩藤治疗。徐志瑛教授认为本病发作期病机为外感风邪客于鼻咽,致使气道不利,肺气失宣,治以清热祛风、祛痰利咽,方用辛夷散加减治疗。叶芹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内外合邪,外风引动伏风,内外风邪相合,肺失宣降,肺络气逆,从而呛咳阵作。俞景茂教授认为本病归于“风咳”,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小儿肺常不足,风盛则挛急而发本病。
2从风痰辨识
大多数医家认为CVA的反复发作性是体内“风痰”内蕴,当外感风邪,风邪袭肺,引动风痰而致发作。安效先教授认为小儿生理特点特殊,当感受风邪为主的外邪侵袭肺卫,致肺气失宣,甚则生痰化热,因失治误治致使风邪与痰相搏,风痰内伏,久病入络,风痰阻滞肺络,晨起阳气鼓动或活动后气血周流,引动内伏肺络之风痰搏击气道,导致肺失宣降而致发病,临床治疗应注意祛风化痰药物的应用。蔡宛如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正虚邪恋,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宿痰隐伏,复感风寒郁于肺,气不布津,聚液生痰,痰气搏结,郁久化热,风痰气血相互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而致本病发作。治疗当分期治疗:发作期以风邪外袭为主导致肺失宣降,可兼有他邪;缓解期肺、脾、肝相互影响,倡导以宣肺祛风、健脾化湿为治疗大法。韩新民教授认为“风邪”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又因肺、脾、肾三脏不足,导致水液代谢失常,聚湿生痰,风痰相互搏结,成为本病之病根,治以祛风化痰、抗敏肃肺,方用抗敏肃肺汤加减治疗。汪受传教授认为因风邪外感,却治不得法而外邪不解,邪郁于肺,引动内风,风动上扰,内外风相合则金钟动摇,宣肃失司,内蕴之痰饮聚居于肺,成风痰内蕴之证,成为本病之宿根,治疗当分期论治:发作期治以祛风化痰,宣肃肺气;缓解期治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张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风、热、痰相兼为患,以风为主,内因责之于肺脾不足,痰浊隐伏,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以“风痰痹阻,肺热气逆”为多,治以祛风解痉、宣肺化痰、清肺降逆,以黄龙止咳汤加减治疗。张燕萍教授认为本病以风、痰为主要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治以疏风宣肺、健脾祛痰、益气养阴、治肺为先、肺脾同顾、肺肾同补。
儿童CVA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存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慢性咳嗽患者,要考虑CVA的可能。其发病机理与典型哮喘相似,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CVA的临床诊断需要依靠病史、症状、体检及辅助检查,确诊依赖于支气管舒张剂对咳嗽症状的明确治疗效应。相反,如吸入甲胆碱激发试验阴性,可基本排除CVA的诊断。一旦确诊CVA应尽早进行规范抗哮喘治疗,使用抗炎药物早期干预有利于预防CA的发生。此外,需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了解其发展成CA的线索,尽量阻断此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