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哮喘主要是因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引起支气管阻塞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和咯痰等症候。本病有明显的可逆性,在发作期间或治疗后,上述症候可完全消失。
典型病例多见于4~5岁以上的小儿,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均为过敏性体质,小儿起病者约1/2有婴儿湿疹史,或常有家族过敏史(约占50%),并有遗传倾向。哮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是哮喘的重要致病诱因。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后,发为哮喘”。“哮”以声响言(是指哮鸣声,“喘”以气息言(是指急促呼吸貌,临床上有哮必有喘,二者密切难分,所以一般通称为哮喘。
【临床表现】
支气管哮喘典型发作前常有先兆症候,如咳嗽、胸闷或鼻痒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喘息。急性发作时患儿有气急、哮喘、咳嗽及多痰。由于呼吸时支气管腔有生理性缩小,所以呼吸困难尤为明显,有“呼气性气急”之称。患者多被迫采取坐位,两手前撑,两肩耸起,张口抬肩,额部冷汗、痛苦异常。体检可见:胸部多较饱满,呈过度清音,两肺布满哮鸣音;严重者,可有唇、指紫绀。每次发作历时数小时或甚至数日(持续发作)才逐渐缓解。
中医辨证一般可分为寒喘、热喘和虚喘三种:
1、寒喘症候:
患儿咳喘,喉间痰鸣,痰色清稀多泡沫,面色苍白,四肢欠温,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浮轻。
2、热喘症候:
患儿咳喘,气粗息涌,痰鸣声响,痰稠色黄,面红身热,胸胁胀满,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或弦滑。
3、虚喘症候:
动则气促喘息,面青唇紫,头汗涔涔,端坐喘息,四肢不温,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食不香,大便澄清,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诊断和鉴别】
1.诊断
首先有哮喘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部X线透视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强,横隔降低,反复发作者其纹理增粗和出现肺气肿。
2.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
频繁咳嗽,呼吸困难,咳出粉红色血沫痰,两肺底部有湿罗音,并且有心脏病的其他征象。
(2)慢性支气管炎:
病程一般较长,气急常逐步缓慢加重,有典型肺气肿体征。支气管解痉药应用有明显效果。
治则: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主穴】清肺经3min、逆运内八卦3min、揉板门1min、揉中脘1min、膻中2min、定喘3min、肺俞2min、分八道1min、分推肩胛骨1min、搓摩胁肋2min、下推七节骨。方义:揉板门结合搓摩胁肋100次能降气平喘;揉中脘,分八道,定喘,肺腧化痰止咳;下推七节骨引邪外出。
【随证加减】
寒喘者:加推三关3min,按揉风池10~20次,推脊柱及两侧膀胱经,均以热为度。热喘者:加清肝经3min,清天河水1min,清大肠2min,退六腑3min,下推脊2min。虚喘者:补肺经2min,补脾经3min,补肾经3min,揉丹田3~5min,按揉足三里20次,双指揉肺、脾、肾俞各1min。
【预防与调护】
1.加强体育锻炼和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加体质,减少发作次数。
2.对反复发作者注射哮喘菌苗。
3.找出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
4.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5.若经推拿治疗无效者,应立即补液、吸氧、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
6.依据中医冬病夏治的观点,在伏天予以推拿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发作后缓解期的推拿治疗,可起预防作用和减轻发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