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分类 > 心理障碍 > 心理疲劳,对什么都缺乏兴趣,怎么办?

心理疲劳,对什么都缺乏兴趣,怎么办?

2017-03-02 来源:心理咨询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心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它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区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或“累得不想动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

  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消耗体力的劳动或踢了一场足球赛,都会感到疲劳,不过,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心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它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心理变态,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任何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提示

  疲劳可能跟过度责任有关

  疲劳在心理学的意义上往往跟过度责任有直接关系,即,该你负的责任你负,不该你负的责任你也负。若不该负的还超出了你的能力范畴,就很容易发展成疲劳,有的还发展成拖延、撒谎、迟到······

  这种过度责任往往跟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如果孩子在家里长期得不到鼓励和肯定,就会表现出积极的获取行为——要做好多事来证明自己。这种行为习惯带到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明明很多事情已经超出了TA能承受的界限,但TA心理上不接受,意识上也意识不到,身体就会以疾病、疲劳等方式来提示。

  生病成为休息的理由

  在我们传统文化所构建的逻辑里,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值得生存,只有勤奋的人才值得生存,我们的休息都需要理由——项目完成、公司结业、公众假期……很多人内心深处的动力是想休息,但又不愿意接受这个动力,觉得不可以懒散下来,于是矛盾就产生了。正是鉴于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旗手罗杰斯曾旗帜鲜明地说,身体永远比头脑可靠。

  因此,我们会发现,许多平时身体健康,但工作特别忙的“工作狂人”,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生一次大病。也许我们可以解释为对方由于太忙,免疫力下降,才导致生病。但心理学更倾向于解释为一种提示。身体在提示:你太累了,该休息休息了;如果不休息,我就给你制造点事端。当他病了躺在床上之后会得到一种特别强的释放感和放松感,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了,“我病了嘛,就是想负也没办法了。”

  掌控感低,容易产生疲惫感

  现在社会节奏太快,物质层面高度变化,我们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和契合这些变化。许多社会行为和生活行为都是无奈的——房贷能不能还上?限号了,我还没车;公司效益不好,要断粮;他们都混得不错,我还不行……陷入自我攻击的心理紧张状态。

  许多人内心觉得“渺茫,空”,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怎么样,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当我们对自己的时间、精力、身体、金钱的自由支配度不够,掌控感低,容易做什么都有疲劳感。这种疲劳感跟心气不足有关,就像气不足的气球,自然飞不起来。

  一般来说,心理疲劳比生理疲劳更为复杂,也更难以恢复。心理疲劳同生理疲劳一样,本身是一种阻遏性机制,迫使机体进入休息状态,从而避免受到继续伤害,对机体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如果此时人们未能正视这一点,不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疲劳,而任其一再发展下去,过度的心理疲劳便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成为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对心理疲劳不可忽视,一旦由于心理压力大而自我感到疲劳不堪时,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和治疗。

  在日常生活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注意劳逸结合

  工作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轻重缓急,生活要有规律,重视积极性休息,适时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机体的活力、精力和人体在应付复杂枯燥工作时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因从事的活动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同时,每天尽可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这对消除疲劳有明显的效果。

  培养对所从事工作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对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对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易于疲劳。在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本职工作和一些科目不感兴趣,也不必紧张、忧虑而形成思想负担,可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努力和亲友、同事等处好关系。经验表明,当人生活在融洽、快乐的气氛中,更能有愉快的心境、开朗的性格、健康的身心,才不易产生疲劳,即使感到疲劳也容易很快消除。

  敢于接纳和放松

  尝试了解自己: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敢于接纳和放松,去做一些看起来没有意义但你却能够享受其中的事情;不管事情进行到什么程度,该休息就得休息;敢于对一些人和事说不,反思自己是否为了讨好某人或害怕关系的破裂而承担了一些不该承担的东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