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试制过的各种胰岛素剂型,包括:口服制剂、滴眼剂、滴鼻剂、栓剂等等,研究人员想尽各种办法代替注射,但几乎没有实际临床价值的突破。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现代社会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身体消瘦。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及病变轻重程度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主要表现是口渴,这跟肺热有关。中消,主要表现是多食,跟胃热有关。下消,主要表现为多尿,跟肾虚有关。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人体自备的治疗糖尿病的穴药,坚持按摩,配合口服降糖药物,一定能帮糖尿病患者平稳地控制血糖。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应用非常普遍,但临床中涉及一些特殊情况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如何把二甲双胍用的出神入化,既能让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获益,又能有效的规避风险,需要我们对二甲双胍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阻止DPP-4酶降解体内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使得GLP-1在生理浓度范围内有一定升高[1],升高的GLP-1能够发挥降糖及其特有的心血管保护等作用[2],这是依赖GLP-1途径完成的,那么,通过其它非GLP-1途径,DPP-4抑制剂在靶器官保护上表现如何?
DPP-4抑制剂的认知改善作用是通过GLP-1介导的神经保护实现的。有研究发现GLP-1可以减少AD患者神经元中β淀粉样蛋白(Aβ)以及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产生,从而对AD患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众多,名字都很相近,极易弄混淆。要怎样才能记住并且不死记硬背还能不忘记?特邀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张征医生,与大家分享二甲双胍的作用优势、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关于二甲双胍,有很多常见的观点或有错误,以下分别予以澄清和说明。
自1957年由法国JeanSterne教授首次临床应用至今,二甲双胍走过了整整60载风雨洗礼。它历经曲折、久经考验已然成为了当今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基石。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其所表现的糖代谢异常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有的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更多的则是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升高。
二甲双胍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口服降糖药之一。由于具有不错的长期和短期降糖疗效,可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副作用较少且价格低廉,二甲双胍已当之无愧成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1型糖友服用可帮助降低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用量)。
在正常消化的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得和α-糖苷酶结合,才能被消化成果糖、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糖,供人体利用。而α-糖苷酶抑制剂会非常好的抑制这种结合,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