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正常 午餐后血糖却高
空腹血糖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生成增加,所以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特别突出。但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机制和空腹血糖有显著不同,主要是因为机体对食物的吸收过快,以及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速度下降所致。
曾经试制过的各种胰岛素剂型,包括:口服制剂、滴眼剂、滴鼻剂、栓剂等等,研究人员想尽各种办法代替注射,但几乎没有实际临床价值的突破。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现代社会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指身体消瘦。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及病变轻重程度的不同,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主要表现是口渴,这跟肺热有关。中消,主要表现是多食,跟胃热有关。下消,主要表现为多尿,跟肾虚有关。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人体自备的治疗糖尿病的穴药,坚持按摩,配合口服降糖药物,一定能帮糖尿病患者平稳地控制血糖。
空腹血糖的升高主要原因是肝糖生成增加,所以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特别突出。但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机制和空腹血糖有显著不同,主要是因为机体对食物的吸收过快,以及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速度下降所致。
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和伏格列波糖(如倍欣)等。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主要是餐后血糖),其正确用法是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
二甲双胍一直用于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很多专家认为该药物是治疗血糖升高的最佳选择,尽管其具有强大的安全性保障,但FDA并不推荐二甲双胍用于治疗轻中度肾脏疾病患者,理由是二甲双胍会引发患者机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而该疾病是一种潜在的严重疾病。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频繁换药是常见误区之一。有的患者在用药后很短的时间内血糖下降不明显,就要求换降糖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降糖药发挥作用需要一定时间,如果频繁换药就难以找到合适自己的药物,控制好血糖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正规降糖药物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在反复动物实验、临床药观及多年临床验证的基础上得到确认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其不良反应并不严重,给患者带来的益处要远远超过它的不良反应。
药品名称有“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及“英文名”等。其中,通用名是指世界各国通用的名称。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凡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名称就是药品的通用名称,也称为“法定名称”。
常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此类药物不增加胰岛素分泌,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漏服发生在餐后两小时之内,如果血糖只是轻度升高,可以通过临时增加运动量来降低血糖而不必补服;
不正确的用药方式,不仅让疗效大打折扣,而且还容易造成药物的不耐受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的时候,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用药的剂量和用法,精准把握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