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风险机制研究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药物,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脏病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风险也成为诟病,为何会如此?机制如何?一直令人倍感困惑。
糖尿病友常听说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一项由哥本哈根大学营养学与运动学系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增强胰岛素刺激肌肉利用葡萄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突破性进展,将有利于人们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当前,血糖测试仍普遍采用有创或微创的测试仪,尽管这种测试仪只需2~10μL末稍血,但因有痛感患者仍尽量回避这种有创测试。因此,无创血糖测试仪就成为糖尿病人的期盼。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药物,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脏病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汀类药物增加糖尿病风险也成为诟病,为何会如此?机制如何?一直令人倍感困惑。
2型糖尿病占全球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该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转眼间2015年已经接近尾声,MedSci为大家盘点这一年来糖尿病领域的最新20大突破进展和发现。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但有部分学者认为二甲双胍本身没有降压作用,而是协同降压药增加降压效果。
以往的认识中,二甲双胍被认为是糖尿病心衰患者的禁忌证,大批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衰而禁忌使用二甲双胍。研究表明,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有证据表明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口服降糖药物。
中国1型糖尿病的治疗仍面临挑战,血糖控制难度大,血糖控制差,达标率低,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病率高,患者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这对自我管理能力要求高。
首先在两周的时间内每天将雄性小鼠放置在塑料管中两小时来诱导压力,由此导致这些动物血糖皮质激素水平显著升高。随后,再让这些小鼠与未被禁锢的雌性小鼠交配,结果发现它们的后代血糖水平比正常小鼠的后代要高。
与安慰剂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在第5年时维生素B12平均水平低10%(P=0.02)。维生素的B12缺乏在二甲双胍组更普遍且整个研究中人数在增加。
利拉鲁肽是第1个被证明降糖能使心血管获益的GLP-1类似物,作用主要包括降体重、降血压、调节血脂和降糖。而ELIXA研究未证实利西拉肽有明显心血管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