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2013]已知与未知:从机制到多效的GLP-1“发现”之旅
除了纠正缺陷的胰岛素分泌之外,有关GLP-1胰腺外作用的证据不断累积。与传统降糖药物相比,GLP-1类药物不但有效降糖,其减重和心血管保护如降压和降脂等作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加显著的临床获益。
糖尿病友常听说南瓜能降血糖?真的假的?
一项由哥本哈根大学营养学与运动学系完成的最新研究表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增强胰岛素刺激肌肉利用葡萄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突破性进展,将有利于人们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当前,血糖测试仍普遍采用有创或微创的测试仪,尽管这种测试仪只需2~10μL末稍血,但因有痛感患者仍尽量回避这种有创测试。因此,无创血糖测试仪就成为糖尿病人的期盼。
除了纠正缺陷的胰岛素分泌之外,有关GLP-1胰腺外作用的证据不断累积。与传统降糖药物相比,GLP-1类药物不但有效降糖,其减重和心血管保护如降压和降脂等作用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加显著的临床获益。
有望为研发以小肠葡萄糖代谢为靶标的降糖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与胃旁路术相比,其效果相当但创伤小,有望成为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的替代之选,使患者无需再行减重手术。
既往一些研究提示,糖尿病会增加老年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AD)的风险。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与AD或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中的积聚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老年新发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佳(HbA1c≥7.5%)会增加死亡风险。鉴于该研究为流行病学研究,亟需更多研究进一步关注老年新发糖尿病人群,以确定其血糖控制目标。
FDA目前正在对肠促胰素类药物心血管结局试验中有关胰腺炎及胰腺癌的数据进行审查,并积极开展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肠促胰素药物与胰腺炎及胰腺癌的相关性。
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存在明显的延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医生及患者不愿意启用胰岛素有关。推广指南及推荐、动员和支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对医生及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则有助于改善强化治疗延误现状。
研究表明,CKD患者存在较高的CVD风险,吡格列酮治疗则能减少伴有CKD的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终点的发生。既往研究显示,GFR降低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多药联合治疗可能会导致错误用药、用药时间及剂量错误、依从性差及医患沟通差、增加低血糖风险;而对低血糖的担忧及治疗则会影响血糖控制效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