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运动时,骨骼肌会清除大量的葡萄糖,有助于血糖的稳定,辅助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运动还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降糖药物用量。
运动虽好,但要警惕走入误区。因为错误的运动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甚至诱发某些疾病。
误区一:干家务活就不用运动
错!很多人认为干家务活就是运动,不需要再额外花时间运动。
但是,干家务活和运动是有区别的。运动要满足一定的强度、时间和连续性,而家务劳动不仅运动强度较低而且往往缺乏连续性,实际上消耗的热量并不多,通常达不到所需要的运动量。所以家务劳动不能代替运动。
误区二:大清早运动好
错!许多糖友们早早就去晨练,甚至没吃早餐就出门了。这样容易诱发低血糖或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有人认为清晨空气好,是运动的大好时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绿色植物在夜间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清晨氧含量会相对较低,这也是为什么清晨高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如果这个时间运动容易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另外,清晨的各种空气污染物浓度也较高,所以不建议清晨运动,可以选择在傍晚进行。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在饭后1~2小时开始运动。
误区三:所有糖友都可以运动
错!有下列情况的糖友应限制或禁止运动:
①血糖很高(空腹血糖大于16.7毫摩尔/升)或波动很大;
②有活动性眼底出血;
③肾功能不全、有大量蛋白尿;
④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重度高血压;
⑤足部感觉严重减退及足部皮肤破溃、感染。
上述糖友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运动。如果盲目运动,非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误区四:既然运动可以降糖,那运动强度越大越好
错!高强度的无氧运动(如赛跑、拔河、举重等)反而会升高血糖。因为剧烈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同时,运动强度过大可诱发心绞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后果。
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合运动强度中等偏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健身操、太极拳、游泳、自行车等等。运动时的心率应达到“170-年龄”。例如,一名50岁的患者,要求运动时心率为170-50=120次/分才是比较合适的。
Q:运动中出现急性损伤怎么办?
A:当运动中发生扭伤、肌肉拉伤、淤血时,可以遵循“PRICE”原则进行紧急处理。
P(protection)——保护: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的部位,避免受伤部位二次受伤。
R(rest)——休息:让创伤部位多休息,如足踝受伤减少走路。
I(ice)——冰敷:可以用冰袋、冰饮料、冷毛巾敷在创伤部位,每次冰敷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间隔时间为1-2小时。冰敷可以起到镇痛、消肿的作用。待急性损伤过了2-3天后可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C(compress)——压迫:用弹性绷带或者徒手对创伤部位进行加压,减少出血。压迫可与冰敷同时进行,可将冰袋用绷带包裹在伤处
E(elevation)——抬高: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尽可能使受伤部位放置在高于心脏水平的地方,减轻肿胀和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