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成了糖尿病王国?
这话虽然肯定不招人待见,但事实是,除了种群遗传因素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咎由自取。
“盛糖”大国:中国人不信,美国人却猜中了
2007年,中日医院杨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组做了一次全国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升至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这个数字让当时卫生部的官员很难接受,甚至有人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信质疑这个结果。
然而在杨文英教授公布这个数字的15年前,因获普利策奖的科普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而出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戴蒙德教授的这个预言在当时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没有引起重视。今天“戴蒙德预言”不幸被证实。
据2013年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属于糖尿病前期。根据这项开展于2010年的调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超过美国(11.3%),患者人数达1.14亿,超过印度,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
国内外证据皆指向了这一结论
1、“节俭基因”学说
196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尼尔首次提出“节俭基因”学说。他认为,人类祖先曾长期生活在食物匮乏中,生产力低下与人口过度繁殖导致饥荒频发。因此,那些具有“节俭”适应性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的人,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而这些具有“节俭基因”的人,原本是自然进化的胜出者,却在稳定富足的现代社会,因更易囤积脂肪而患上糖尿病。
尼尔教授的“节俭基因”说,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中国人现在的糖尿病高发率。原来这部分人群,基本都经历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荒时代,而现在的生活却是如此稳定富足。
能够佐证尼尔教授的“节俭基因”假说的案例还出现在瑙鲁。贫穷而又勤劳的岛民祖先把“节俭基因”一代代传给瑙鲁人,当外来的西方生活方式被带进岛上的时候,瑙鲁人身体里的这种基因一时无法适应突然降临的富足生活。而欧洲人则由于早已习惯了现代生活方式,节俭基因在他们体内已逐步消失,所以同样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糖尿病。
2、“荷兰饥荒研究”
199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糖尿病领域著名的“荷兰饥荒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在1944-1945年饥荒时在妈妈肚子里挨饿出生的荷兰人与之后一年食品供应正常时出生的孩子相比,成年后更易发胖,并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餐后血糖升高。
3、我国的三年大饥荒等研究
“遭遇中国大饥荒的婴幼儿成年糖尿病风险增加”,这个结论是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的马冠生等人得出的,同时发表在2010年的《糖尿病》杂志上。
马冠生他们通过2002年中国国家营养和健康横断面调查,找到了1954-1964年出生的农村受试者7874人,结果发现,遭遇过1959-1961年三年中国大饥荒的胎儿与儿童,成年后患高血糖症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其中,又以后来营养过剩者更甚。
同样,哈佛大学教授胡丙长也主持了一项同样针对中国三年大饥荒年代胎儿的研究,结果明确表示,胎儿时期严重的饥荒与成年后高血糖的发生风险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越是成年以后饮食习惯西方化和经济条件好的人,这种联系越强烈。
早年饥荒因素的影响,或许也是中国人没有美国人那么胖,却拥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率的原因。
现在,糖尿病人应该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糖尿病人,甚至爆发出了不少的“小糖人”。
解密中国“小糖人”的爆发原因
在中国,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
那些胃口好又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已经逐渐成为抢占成年糖尿病“地盘”的主力。
细想中国糖友幼年化现象,一是也许和节俭基因有关,再者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人肆意饮食不加节制的后果。
生活可口可乐化:在祖父辈生活中没有可口可乐等碳酸带气饮料的年代,温饱也成问题,那个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对于整个国人都是遥远的事情。
但今天,从婴幼儿开始,解渴这件简单的事情,有太多机会被可口可乐、雪碧等代替了我们原来“甜蜜的井水”。等成年工作以后,不是快速以鸡腿堡等各种快餐而解决,就是常常出入高档酒店开会、吃饭,将满桌的珍馐佳肴收入肚中。这样的生活,谁都无法抵挡。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青少年的三吃生活,也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久坐不动的一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带给中国人的不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不知不觉间,就给人体带来了改变。
据统计,一位男性在拥有小汽车以后,体重将平均增加1.8公斤,达到肥胖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一倍,而中国的小胖子比例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好几倍了。
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看电视这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也和糖尿病的多发密切相关。哈佛大学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项目”发现,每天看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4%。分析认为,看电视是所有静坐活动中健康风险最高的一种,原因可能是看电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吃东西、喝饮料。
在美国穷人多,在中国“富人”多
“在美国,是穷人得糖尿病的多;在中国,是富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大庆研究核心成员之一、中日医院教授李光伟如此分析国人的糖尿病现象。但这里的“富人”要打引号。美国的有钱人注意饮食健康,流行打理家务、去健身房锻炼,把身体练得精瘦,得糖尿病的自然就少。而经济状况较差的美国人为了省钱,吃便宜而高热量的食品,也没有钱去健身房锻炼,所以大胖子多,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也就多。
中国的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富人,正好在享受着美国穷人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的高发也就不言而喻了。
长此以往,中国人得糖尿病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成年人中有一半人已经处于糖尿病前期。
“你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未来全都转为糖尿病患者,那将会对中国的医疗体系带来多大的冲击?”糖尿病专家李光伟如此担忧的说。
如果不加以控制,不是糖尿病前期的另一半成人或早或晚也会成为糖尿病前期。成为糖尿病前期以后如果不加以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都有转变成糖尿病的风险。
中国的下一代呢?如果不改变目前肆意的饮食习惯、继续久坐的生活方式,将会有更多的小胖子诞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将变成糖尿病大军的一员。
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已经和糖尿病的发生率高度切合,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成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对于糖尿病前期,世卫组织的诊疗指南并不推荐药物干预。唯一能够阻断他们继续演变成糖尿病的办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预,也就是当一个人拥有充分的食品和充分的运动时间时,要学会吃和运动。
最容易被忽视的饮食细节
饮食治疗糖尿病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一开始都很遵守原则,但是慢慢地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使得血糖忽高忽低,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日常生活。在这里列出若干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只要患者稍加注意,降糖就会轻松很多。
一、坚持正确的进餐顺序
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正确的进餐顺序,“先菜后饭,血糖减半;先饭后菜,血糖翻番”。按照蔬菜-主食-肉类-汤的顺序进餐。吃饭时,可以先吃粗纤维的蔬菜,以增加饱腹感;主食应少稀多干,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小米、窝头等;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摄入高油脂的食物,吃了一定量的主食后,摄入的肉类自然会相应的减少。汤最后喝,因为先喝汤很快就饱了,但是不久又会觉得饿,再去吃东西,这样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二、进餐宜细嚼慢咽
糖尿病患者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记狼吞虎咽。食物在口腔反复咀嚼时,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有实验证明,粗嚼者比细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人在进食5分钟后,食欲才会下降。所以从降低食欲的角度来讲,细嚼慢咽可以避免食物摄入过多。
三、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
各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烹调方法对血糖也有影响。总的来说,各类食物做得越稀、越烂,消化吸收得越快、越充分,血糖也就升的越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烹调食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烹调食物时不要使用太多的调味料,应尽量清淡。
2、炒菜前可将食物在开水中焯熟,可以减少炒的时间,减少吸油量。
3、煮粥时可以加入一些薏米、绿豆等粗粮,可以缓解餐后血糖升高速度。
四、粗粮摄入要适量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一定延缓餐后血糖升高、降脂、通便的功效。然而。如果进食粗粮过多,可导致一次性摄入大量不溶性膳食纤维,易造成早饱、腹胀、消化不良、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科学的做法是粗细搭配,一般比例为粗粮1份搭配细粮3~4份。
1.本品首选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 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A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23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健客价: ¥47单药治疗 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与二甲双胍联用 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本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 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 [CrCl] ≥ 50 mL/min,相应的
健客价: ¥91适用于单用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获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单独用药,也可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
健客价: ¥6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35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26配合饮食控制,用于:(1)治疗糖尿病。(2)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
健客价: ¥41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降低血糖、尿糖。
健客价: ¥7.5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健客价: ¥215本产品是已麦芽糖精,酪蛋白钙肽,高油酸葵花籽油,大豆油,果糖,麦芽糖醇,硫酸镁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经功能试验证明,具有辅助降血糖的保健功能。
健客价: ¥137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适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06辅助降血糖。
健客价: ¥488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并用。二者并用时对控制血糖比各自单独使用时更能达到协同功效。
健客价: ¥12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于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使用本药能起到一定疗效。
健客价: ¥55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运动疗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2.可作为单用磺酰脲类或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二线用药。
健客价: ¥8.5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 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血糖的辅助治疗开始。
健客价: ¥63配合饮食控制,用于:(1)2型糖尿病。(2)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
健客价: ¥66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健客价: ¥60辅助降血糖。
健客价: ¥158调节血糖、调节血脂。
健客价: ¥258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II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用本药不但有降 血糖作用,还可能有減轻体重和高胰岛素血症的效果。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如与磺酰脲类、小肠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合用,较分别单用的效果更好。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减少胰岛素用量。
健客价: ¥2.8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适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65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成人2型糖深需患者。 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利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血糖的辅助治疗开始。
健客价: ¥52.5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者,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的2型糖尿病人有效。
健客价: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