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对水果总是望而却步,担心水果的糖分太高,吃了加重病情。实际上,只要掌握食用水果的秘诀,知道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要怎么安心吃,就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口福,还能给身体补充所需要的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所以糖尿病人“学会”吃水果,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平时我们的饮食中会从各种食物中摄取糖分,糖分在进入人体后,会被胰岛产生的胰岛素进行分解和转化,从而控制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之上。但是如果胰岛的功能下降,便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平衡血糖,自然会引起血糖水平居高不下了。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1、免疫系统问题
自己的免疫系统发生了问题,将胰岛细胞误认为是病毒细胞进行消灭,导致胰岛无法合成胰岛素,便会发生糖尿病,且病情会比较严重。
2、遗传性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糖尿病也会随着基因进行遗传,只是概率比较小。如果家族中很多人患有糖尿病,那么后代患病的概率就会比较大一些。
3、妊娠糖尿病
孕妇在妊娠期,由于怀孕影响了体内的激素分泌,其中有一种物质——拮抗胰岛素,这种激素的增多,会抑制胰岛素的产生,所以孕妇体内的血糖水平自然会增高。而这样也会增加新生儿患上糖尿病的概率,因此一定要重视。
4、不良生活习惯
糖尿病又称为现代社会的“富贵病”,是因为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在饮食上不加节制,吃的粮食也都是精粮细粮,所以导致饮食上摄入的糖分长期过量,从而加重了胰岛的工作负担。长期在高负荷下运转,长此以往,胰岛难免会出问题。
5、继发性
很多其他疾病也会引发糖尿病这种并发症,比如慢性胰腺炎。但是这种继发性的糖尿病不很常见,在中国糖尿病的患者中,只占相当相当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患者还是因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所导致的糖尿病,即2型糖尿病。
糖尿病人吃水果,注意这4点~
选择低糖水果
不同的水果,它的含糖量是不尽相同的,想要选择低糖的水果,那么首先你就要知道,哪些水果的含糖量低,哪些水果的含糖量高,然后才能选出低糖量的水果,避免高糖量的水果。
每一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水果,根据病情可以适量吃一点:枇杷、西瓜、草莓、甘蔗、甜瓜、橙、柠檬、椰子、樱桃、橄榄、葡萄、桃、李、杏、菠萝等。
每一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就要慎用,比如香蕉、石榴、柚子、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
而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就要禁止食用。每一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水果:枣、山楂等,尤其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切记不能食用。
除了水果,不少的蔬菜也可以当做水果食用,比如黄瓜、西红柿等,都低糖食物,并且维生素的含量极其丰富。
少吃,切莫一次大量地吃
在吃法上,切记不能觉得水果的含糖量不高,然后就放开来吃,一下子吃了好多,这是不可行的,注意食量和次数都需要控制。
切忌空腹及餐后吃水果
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一般上午9点到9点半,下午3点到4点以及晚上9点左右进食为宜。既预防低血糖,又可保持血糖不发生大的波动。
视病情而吃
究竟水果要怎么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病情允许才可以吃,并且血糖控制不好时要少吃或者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