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2型 > 它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它可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2019-04-18 来源:中国糖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1型糖尿病是由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诱导的炎症状态。而脂多糖(来源于肠道内微生物群)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发生的重要触发因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粘膜屏障完整性和通透性降低,脂多糖和脂肪酸向体内渗透增加,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仅2周不活动增加糖尿病风险

JournalsofGerontology发表了一项身体活动与糖尿病关联的研究。

麦克马斯特大学运动医学系加拿大糖尿病研究员ChrisMcGlory等进行的这项研究,要求受试者减少其日常活动步数且每天不超过1000步,相当于因疾病居家。受试者使用计步器和专业活动监测器记录步数和活动,研究人员则在2周内检测血糖水平和血样。

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不活动期间,骨骼肌的质量和强度显著下降,2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征——胰岛素抵抗很快发生,超重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仅2周不进行身体活动就会对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2、短暂的不活动不仅加速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发病,使血糖水平升高,而且研究人员报告,即使在恢复正常活动后,受试者的情况也没有完全恢复。

3、因疾病、住院或卧床休息而身体不活动的老年人更可能产生对整体健康有害的结果。

贴士:糖友或是非糖友都需要经常活动活动,一般每天步行6000步,最好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如果因特殊情况一段时间不活动,后期则更需要积极活动以恢复其处理血糖的能力。

对肠道菌群的干预

可能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近期,发表在《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等的多篇论文表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相关性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现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中有可促进糖尿病的细菌,如粪拟杆菌、变异梭状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同时,也有抗糖尿病的细菌,如梭状芽胞杆菌、直肠镇杆菌、罗斯菌等。

一旦肠道内促进糖尿病的菌群增多可造成机体物质代谢失调并发生慢性低度炎症反应,进而诱发糖尿病。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诱导的炎症状态。而脂多糖(来源于肠道内微生物群)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慢性低度炎症发生的重要触发因子。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粘膜屏障完整性和通透性降低,脂多糖和脂肪酸向体内渗透增加,影响机体免疫反应。

肠道菌群与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的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炎性因子、脂肪细胞因子、肥胖等有关。妊娠期由于激素水平、饮食习惯等的变化,对肠道菌群造成一定影响是诱发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原因。

益生菌有利于防治糖尿病

有研究表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益生菌会导致某些特定的产短链脂肪酸菌群数量增加,促进短链脂肪酸和丁酸盐的合成增加,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益生菌也可以通过降低机体慢性炎症反应水平起到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日本研究:2型糖尿病前期可能长达20年

日本Aizawa大学学者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2018年度会议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的前期可能长达20年。

研究发现,在诊断之前长达20年里已经出现了漫长的代谢异常改变,包括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

研究者在2005~2016年间追踪调查了27392名非糖尿病患者(其中15778名参与者有正常的葡萄糖调节和11614名受试者处于糖尿病前期),试图弄清那些最终发展成糖尿病的人的血糖何时开始升高。

到2016年底,1067名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结果显示,在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与未发展成2型糖尿病的人群相比,一些危险因素更为常见。尤其是,BMI、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在诊断2型糖尿病前10年就有增加,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来越大,在诊断前一年内急剧上升。

空腹血糖水平:

●在诊断前10年,继续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5.6mmol/L,而没有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5.3mmol/L。

●在诊断前5年,继续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升高为5.8mmol/L,而没有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仅为5.2mmol/L。

●在诊断前1年,继续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升高至6.1mmol/L,而没有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仍为5.2mmol/L。

BMI: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的BMI从24kg/m2上升到25.5kg/m2,但是在没有发展成糖尿病的人群的BMI保持相对稳定(正常的BMI:18.5~23.99)。

胰岛素敏感性:在进展为2型糖尿病人中也在逐年下降,但是在没有发展为糖尿病的人中胰岛素敏感性保持相对稳定。

在初次健康检查时血糖正常的15778人中,4781人在研究期间继续发展为糖尿病前期,这些人同样的出现了逐年的代谢异常变化,尽管程度较轻,这些异常的代谢在糖尿病前期诊断之前至少10年就已经存在。

研究者指出,在那些注定要患糖尿病的人,是因为其久坐的生活方式和暴饮暴食会导致肝脏轻微胰岛素抵抗,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而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比糖尿病前期更早地干预危险因素,以预防糖尿病的进展。

多吃鱼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曾有一些研究报告显示,在几个非亚洲种族中鱼摄入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相关性,亚洲饮食与西方饮食显著不同,在亚洲人群中这种关联是否仍存在尚缺乏数据。

LeopoldSchmetterer等基于新加坡糖尿病管理项目进行了一项研究,评估了在新加坡生活的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膳食鱼摄入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对437例受试者进行3年食物摄入频率问卷调查,最终357例被纳入分析。根据ETDRS分级系统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分为无视网膜病变、轻中度、重度。以90g鱼为标准,按照每天、每周、每月、从不/很少评估鱼摄入频率。

分析结果显示,胆固醇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阶段与鱼摄入量显著相关。在亚洲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多吃鱼可能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益处。

该研究结果表明,鱼摄入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之间的生物学关联在各种族中一致。

贴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鱼、禽、蛋和瘦肉要适量摄入,优先选择鱼和禽。其中,每周吃鱼280-525g。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