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治疗 > 胰岛素 > 我不是神药 但我们是控糖好药

我不是神药 但我们是控糖好药

2019-04-18 来源:中国糖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DPP-4抑制剂是继噻唑烷二酮类后的又一新型降糖药,其通过调节胃肠道对血糖代谢的作用来降低血糖,是一种基于肠促胰素机制的降糖药。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降糖药的种类数不胜数,没有最好的药,只有更适合自己的药。

下面,跟着掌控君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控糖好药”。

双胍类——2型糖友首选用药

代表药物:盐酸二甲双胍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目前多个国家和组织,将其推荐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对于1型糖尿病,双胍类能减少其10%的胰岛素用量,延缓体重增长。

除了控制血糖,二甲双胍还被证实对保护心血管、改善血脂、改善脂肪肝(非酒精性)、抑制肿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有辅助作用。

二甲双胍最小推荐剂量为500mg/日,最大推荐剂量2550mg/日。

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服用方法有差别:

●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在进餐同时或餐后服药,可帮助药物与胃肠道食物混合,减轻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胶囊):在餐前半小时给药。肠溶片(或胶囊)可在抵达小肠后发挥药效,减轻对上消化道的反应。

●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胶囊):最好在餐时服用。缓释片不宜掰开或嚼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提醒:部分人服用二甲双胍会出现胃肠反应,一般用药前期(约前10周)较为明显,症状包括腹泻、呕吐、恶心、胃胀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剂量由少到多,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磺脲类——降糖作用最强大

代表药物: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

磺脲类药物的作用方式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增加机体胰岛素水平。

在各类口服降糖药中,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最强大,服药的糖友血糖达标率高。临床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2%。

适用人群:适用于胰岛B细胞还未完成丧失分泌功能的2型非肥胖糖尿病人,而对于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的1型糖友以及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2型糖友无效。另外,伴有重度肝损伤、妊娠期糖尿病、有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或处于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态的人群禁用。

不良反应:以低血糖症最为常见,其中,“格列苯脲(优降糖)”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最高。因此,初诊断的糖友和老年糖友要谨慎选用。

磺脲类药物使用注意

●磺脲类药物按照药效时间,可分为短效类和长效类。

①短效类:餐后血糖高的糖友,推荐选择短效类,如格列喹酮和格列吡嗪、糖适平、美吡达,一般每天服用2~3次;

②长效类:空腹血糖高的糖友,建议原则长效类,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及相关缓释、控释制剂如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一天服药1~2次即可。

●两种磺脲类药物不可联用

当使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将其与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等其它种类降糖药物联用。切勿自行增加药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饭前半小时服用

服用磺脲类药物1~2小时后,药效达到高峰。因此,此类药物适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以使药效作用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最佳降糖效果。

α-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的神器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和米格列醇

相较于西方,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造成国人的餐后血糖易升高。

而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延缓小肠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降低餐后血糖。因此,α-糖苷酶抑制剂被称为“最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降糖药”。

餐后血糖高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α-糖苷酶抑制剂可降低约35%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最显著的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服用方法:在用餐前即刻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不良反应:以腹胀和胃肠道排气增加较为常见,但服用几周后不良反应可减轻。α-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种类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有低血糖的风险。

注意: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出现低血糖时,应选择蜂蜜或葡萄糖水、葡萄糖片等单糖来缓解症状,不要选用含糖饮料、白砂糖等含蔗糖的食物。

噻唑烷二酮类——控糖双刃剑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降低2型糖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协助其他降糖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其降糖作用弱于双胍类和磺脲类药物。

由于噻唑烷二酮的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其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适用人群

●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友,可加用本类药物。

●单用胰岛素控制欠佳的2型糖友,可加用本类药物。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的肥胖2型糖友。

不良反应

●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用时,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体重增加和水肿

●增加骨折和心力衰竭的风险

●肝功能异常

注意: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及严重骨质疏松者禁用。

格列奈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米格列奈钙片(快如妥)。

在我国,格列奈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在2013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治疗质量控制标准》中,将格列奈类药物推荐用于餐后高血糖的治疗。

格列奈类药物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对于不适合使用二甲双胍或其他口服降糖药物的2型糖友,常首选用作联合用药。

格列奈类药物不良反应少,低血糖发生率低,不增加超重或肥胖糖友的体重,但会增加非肥胖2型糖友的体重。

作用特点:格列奈类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通常服药30分钟内发挥药效,1小时药效达到巅峰,1小时后作用减半,糖友需要在准备进餐时用药。

服用时间:在餐前10~15分钟服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降糖药物联用(磺脲类除外)。

漏服补救方法:如果早餐或午餐漏服,可在餐时或餐后30分钟内补服。如果晚餐漏服,则不要补服,可通过运动补救。

DPP-4抑制剂——控糖新希望

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

DPP-4抑制剂是继噻唑烷二酮类后的又一新型降糖药,其通过调节胃肠道对血糖代谢的作用来降低血糖,是一种基于肠促胰素机制的降糖药。

作为最新一代的口服降糖药,其具有双向调节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的作用,且长期应用安全,价格低。目前,在我国已逐步得到应用。

特殊人群可使用: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或是联合应用都不增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即使是老年糖友和肾功能减退人群亦可使用。

降糖之外的益处

①保护胰岛β细胞,调节其再生、增殖和存活。

②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③延缓胃排空,可降低食欲,减少食物摄入。

④保护心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SGLT-2抑制剂——控制体重的“利器”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安达唐)、恩格列净、坎格列净。

降糖机制: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钠-葡萄糖重吸收,减少肾脏葡萄糖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以降低血糖。与传统依靠促进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物有本质区别,可谓另辟蹊径。

SGLT-2抑制剂优点多多

①助力体重管理: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在强效降糖的同时,在对糖友体重管理方面也有明显效果。不仅助力减重,还能缩小腰围并减少内脏脂肪,绝对是肥胖糖友的一把“利器”。

②降低血压:SGLT-2抑制剂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均有帮助,达格列净(10mg/天)能降低收缩压1.3-7.2mmHg。

③延缓肾脏损害:SGLT-2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肾小球高滤过、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损害。

④保护心血管:研究显示,恩格列净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因心衰住院的发生率。

GLP-1受体激动剂——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代表药物:艾塞那肽、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将GLP-1受体激动剂列入二联降糖治疗选择之一。

降糖机制: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胃排空等作用,是一种安全的降糖药物。

用法:GLP-1受体激动剂皮下注射部位可选择大腿、腹部或上臂。

分类: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效(艾塞那肽、利司那肽、贝那鲁肽)和长效(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两大类。

GLP-1受体激动剂的两大优势:减重、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2017年版CDS指南:GLP-1受体激动剂不但可以显著降低体重,而且单独使用时不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

201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GLP-1受体激动剂与基础胰岛素联合时,不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体重。

胰岛素——最佳外源“救兵”

当机体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者相对减少,血糖控制而无法达到目标时,只有通过注射来补充外源胰岛素。

当糖友使用口服药效果欠佳时,可考虑添加每日1~2次的预混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的注射治疗了。

按药效长短分类

①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②短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③中效:注射后约1-2小时起作用,高峰浓度约4-12小时,持续12~24小时。

④长效:注射后2~3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⑤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约30分钟起效,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

适用人群

●刚诊断2型糖尿病且血糖较高(空腹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9%)的糖友;

●1型糖尿病

●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友;

●发生严重急、慢性并发症的糖友;

●处于感染、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的糖友;

●妊娠期糖尿病。

注射部位须知: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不只限于腹部,还有上臂、臀部和大腿。每一次注射的部位与上一次的距离应至少要离开2cm,注意避开皮肤感染处及有疼痛、凹陷、硬结的部位,1个月内不要在同一点重复注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