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糖尿病护理 > 不容易 谈糖友的皮肤并发症和护理

不容易 谈糖友的皮肤并发症和护理

2019-03-26 来源:糖糖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及虫咬;经常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配合局部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皮肤作为人体与外界隔离的第一道屏障,其保护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数糖尿病性皮肤病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微血管病变和组织局部缺血。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防御能力降低、代谢紊乱、微循环代谢障碍、神经病变等因素使各种皮肤微生物的屏障作用降低,糖尿病会引发动脉硬化,继而影响供养皮肤的血管。如果供给皮肤养分的血管发生狭窄,皮肤就会因缺氧发生掉发、小腿皮肤变薄、趾甲增厚变色、皮温变低等。

另外,患者若出现腿部或脚部外伤,较难愈合。另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易在注射部位出现的皮疹或肿胀。多种细菌都可能感染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葡萄球菌类细菌最常见,通常引起毛囊脓肿。其他感染包括麦粒肿、指甲感染等。而女性容易出现念珠菌性阴道炎。此外,口角炎、脚癣、甲癣、股癣都很常见。

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皮肤病变表现

1、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损害。发生在小腿前部,开始为圆形或椭圆形暗红色,扁平丘疹,直径1cm或略小些。非对称分布,呈疏散或聚集分布。本病也可发于别处,进展缓慢,最后遗留小的、色素性凹陷性疤痕,常伴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病情轻,病程长及有神经病变者更易发生。由于这种损害无自觉症状,常被忽视。还有些糖尿病患者虽然皮肤外观正常,但在组织病理学上已有改变。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是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慢性营养障碍的基础上,由轻微外伤所致的修复反应。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障碍较上肢明显,且易受外伤,故病变多见于胫前。初起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暗红色丘疹、顶平,边界清楚,约0.5~1.2cm大小,少数可伴小水疱、紫斑。约1周左右病变中心出现痂皮,剥脱后可见浅表糜烂。约经12~18个月后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表皮萎缩伴色素沉着斑。皮损可单发或成群,有时呈线状排列。无自觉症状,不随血糖变动而变化。

自我调护

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及虫咬;经常活动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配合局部按摩,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2、皮肤瘙痒症

瘙痒是许多皮肤病所共有的一种自觉症状,若仅仅感觉皮肤瘙痒,而无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称为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有全身性和局限性之分,后者多发生于肛门、女阴、阴囊等部位。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中很常见,据统计发生率为7%~43%,其中全身性及局限性瘙痒各占一半。临床上因顽固性皮肤瘙痒而查出糖尿病者并不少见。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皮肤瘙痒的因素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此外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皮肤瘙痒患者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本病表现阵发性皮肤瘙痒,昼轻夜重,初起仅限于身体某处,搔抓后扩展至全身,常抓至皮破血流、感觉疼痛方休。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温暖,衣物摩擦及热水烫洗等可促使瘙痒发作。由于反复搔抓,皮肤上常见条状抓痕、血痂,可继发湿疹、皮炎,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糖尿病皮肤瘙痒者还可见皮肤干燥脱屑。女阴瘙痒主要发生在大小阴唇,因不断搔抓,阴唇部常见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粘膜可有红肿、糜烂。肛门瘙痒因经常搔抓,肛门皱襞肥厚,可有放射状皲裂、浸渍、湿疹化或苔癣样变。

自我调护

瘙痒是一种自觉症状,其发作及轻重程度均同患者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一般白天工作学习紧张,常忘记了瘙痒,而夜晚休息时则瘙痒加重。因此患者自我调护尤为重要。丰富业余生活,积极从事各种有趣的活动,以分散对皮肤瘙痒的注意力。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痒蔓延,一旦抓起来很难遏制。若身体某处瘙痒发作,可涂搽止痒药物,或轻轻拍打痒处来止痒。

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用热水烫洗。烫洗只解当时之痒,对皮肤则是一种不良刺激,烫洗后往往瘙痒加剧。特别是皮肤干燥者,应适当延长洗澡间隔时间,少用或不用肥皂,洗澡后涂搽润肤之品。贴身穿纯棉织品,避免化纤、皮毛的刺激。注意保持外阴肛门部的清洁干燥。

3、皮肤真菌感染

这是一组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相当高,据统计在未被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真菌感染率高达40%~57%。而且对于抗真菌药物的疗效较非糖尿病患者差,不易治愈,且常易复发。皮肤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念珠菌病,此外手足癣、股癣、甲癣也常发生。

自我调护

保持皮肤皱折部位的清洁干燥。夏季洗澡后,可在皱折部位扑爽身粉;避免长期水湿浸渍手足,用水后及时擦干双手,特别注意擦干指缝;不要撕甲周皮肤上的肉刺,以免造成损伤,继发真菌感染;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4、手足癣

手足癣是手足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足癣的发生率高于手癣,在中国南方潮湿温暖地区尤其高发,故俗称“香港脚”。在经常穿胶鞋的工种中,发病率可达80%,手癣常由足癣传染而来。糖尿病患者手、足癣,特别是足癣发病率很高,因足癣引起的皮肤脱屑和小裂隙,又成为细菌的入口,可继发丹毒、淋巴管炎及化脓性感染。因此积极治疗手足癣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自我调护

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足汗多者不宜穿胶鞋、塑料鞋,经常洗晒鞋垫、袜子;不与别人共用洗脚盆、毛巾、拖鞋;有足癣者,不要用手搔脚,洗脚后应立即洗手,以免传染到手上;手部有破伤要及时治疗,冬季手部皮肤干燥,可搽润肤油,防止有裂口,给真菌入侵造成机会;坚持治疗涂药,不要见效就停,这样容易复发,应坚持用药至症状消失后2~4周。

饮食注意事项

1、对于糖尿病皮肤病患者,要改善胃肠功能,提倡清淡饮食,多食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高纤维食物,如白菜、芹菜、油菜、西红柿、黄瓜、冬瓜、萝卜、胡萝卜、菠菜等。这类食物能缩短废物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增加排便次数,改善肠道功能而消除便秘,缓解瘙痒。

2、食物烹调宜采用炖、煮、熬、蒸等方法,少用或不用炒、煎、烤、熏等烹调方法,以免助火生热,加重病情。

3、严禁吸烟、饮酒,不饮或少饮咖啡、浓茶。

4、忌食辣椒、酒、大蒜、芥末、胡椒等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腌制品等也应少食。有些人食用鱼、虾、蟹、蚌、羊肉及狗肉一类动物蛋白(特别是海腥发物)后,皮肤血管周围的活性物质会立即释放出来,刺激皮肤产生剧痒,故应忌食。

5、还有一点就是,还要根据糖尿病皮肤病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应该予以适当的区别。若皮肤瘙痒,色红,搔之或遇热更甚,口干心烦者,则应多食清凉的蔬菜和水果;如皮肤干燥、擦之脱屑、瘙痒不绝,遇风寒病情加重者,宜食用一些温散之品。

皮肤护理与调摄预防

1、糖尿病病人注重皮肤的清洁非常重要,每日要洗脸、洗脚、清洗外阴。平时洗脸注意水温不宜高,毛巾宜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洗澡时间不宜长。尤其注意避免用力搓洗,比如洗浴中心的搓背就不适合糖尿病病人。

2、保持病室干净,整洁,温度18℃-22℃湿度50%-60%合理的温湿度可以缓解干燥引起的呼吸道粘膜和皮肤不适,糖尿病病人应当注意穿着宽松的纯棉衣物,不要光脚穿鞋,鞋子应宽松柔软,购鞋应选择在下午脚最大时。穿合适的长袜,不要穿缝补过的袜子和用带子系袜,不要穿趾间有间隔的凉鞋或草鞋;避免穿高跟鞋和长时间穿新鞋,适宜穿旅游鞋、布鞋或软皮皮鞋,尽量不穿羊毛或化纤内衣,以免刺激皮肤而引起瘙痒。勤换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单干燥清洁。避免用碱性肥皂,皮肤干燥处用维生素E涂擦皮肤。

3、选择温和的清洁用品。性质温和、不刺激皮肤的洗发液或肥皂是首选。美国皮肤病学会建议糖友避免使用含有酒精或有香味的清洁产品。糖友的护肤品也不应含有α-羟基酸或维甲酸,这些成分刺激性较强。温和的护肤品有助于皮肤保存天然油脂,防止脱水。

4、每天保湿。皮肤水分充足便不易瘙痒或增厚。糖友皮肤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防止皮肤出现皲裂和溃疡,尤其是有神经病变的患者。沐浴之后应立即在身上涂抹一厚层保湿霜。寒冷天气要更注重皮肤保湿。然而,脚趾之间不建议涂抹保湿乳液,否则易诱发真菌感染。

5、不要搔抓。干燥的皮肤瘙痒感强烈,但糖友要控制住搔抓的冲动。用力搔抓会破坏皮肤,增加感染风险。可用温水淋浴的方法来滋润肌肤,舒缓瘙痒。水温不宜过热,否则皮肤会更为干燥。在寒冷的冬季要尽量少洗澡,建议在房间中开加湿器,以保持空气和皮肤湿润。

6、防止出汗过多。白色念珠菌是糖友真菌感染的最常见原因。温暖湿润的皮肤褶皱处(如腋窝、乳房下方和腹股沟处)是最容易感染的部位。这些脆弱部位要保持干燥,以防真菌滋生。

7、每天都检查皮肤,因为需要长期注射皮下脂肪层吸收胰岛素,应适当的轮换注射部位,保护注射部位避免脂肪增生或产生硬块,注射部位的轮换最好有顺序,同一区域,每一针最好间隔大约一指宽,同一区域注射过,再换到另一区域,例如一周左边,一周右边交替轮换,尽量做到注射针头一次性使用,以免造成皮下脂肪增生或者重复使用引起感染,对于已经产生的硬结,可用温敷、按摩的方式,或是涂抹促进皮肤修复的药膏。

8、尽快治疗伤口。糖友一旦受伤,要及时治疗,不论伤口有多小。首先用清水和温和的清洁剂仔细清洗伤口;然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并用绷带覆盖,以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保持皮肤健康和降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饮食、锻炼和药物来严格控糖。血糖控制得好,就有助于自身的防御机制更有效地清除感染,让皮肤受益。皮肤问题不容忽视。一旦发现皮肤有不同寻常的迹象或任何感染的表现,如伤口不愈合、发热、变红或有压痛,就要马上去看皮肤病医生了。对于皮肤病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检查。预防糖尿病足刻不容缓》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