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并发症 > 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 刻不容缓!

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 刻不容缓!

2019-03-26 来源:糖糖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严格控制血糖。血糖只有保持在正常范围,才能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控制血糖首先要管住嘴,其次是迈开腿。采用节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和运动等措施。

大家好,我是主讲人李莉,感谢糖糖圈一直以来对大家的帮助,也感谢主持人伊人,今天跟大家聊聊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的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肌肉萎缩,感觉迟钝,皮肤干燥弹性差,皮温下降,有色素沉着,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闻血管杂音。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难。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

1、症状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2、体征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常见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外形成圆形的穿透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Charcot)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光亮、变薄,呈淡红色,趾尖边区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

3、临床上根据糖尿病足病变的程度分为6级。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凉,颜色紫褐,麻木,刺痛灼痛,感觉迟钝或丧失,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现。

Ⅰ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或胼胝、冻伤或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引起的皮肤浅表溃疡,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组织。

Ⅱ级: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常有蜂窝织炎多发性脓灶及窦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间隙扩大造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多,但肌腱韧带尚无组织破坏。

Ⅲ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但骨质破坏尚不明显。

Ⅳ级:严重感染已造成骨质缺损、骨髓炎及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指趾或部分手足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

V级:足的大部分或足的全部感染或缺血,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死。肢端变黑、变干,常波及距小腿关节及小腿,一般多采取外科高位截肢。

4、根据糖尿病足病损其局部的表现常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坏疽3种类型。

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较年轻的糖尿病病人。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及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跖骨头或足跟处。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严重坏疽。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心悸、尿少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2、干性坏疽:多见于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但静脉血流未受阻。局部表现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与形状不等的黑色区,提示趾端微小动脉栓塞,足趾疼痛。干性坏疽常发生在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3、混合性坏疽: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坏疽范围较大,累及足的大部或全足,病情较重。

由于糖尿病足对于人们足部健康构成了严重的疾病威胁,所以对于广大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应该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避免因为疾病导致严重的疾病困扰。

糖尿病足的预防

糖尿病足的预防一

严格控制血糖。血糖只有保持在正常范围,才能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控制血糖首先要管住嘴,其次是迈开腿。采用节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和运动等措施。

糖尿病足的预防二

做好足部检查工作。每日必须仔细检查脚上是否有细微的损伤,如擦伤、裂伤、水疮等,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小小的裂伤都会引起感染,经久不愈,轻微的损伤也可能是严重坏疽的开端。

糖尿病人由于脚部感觉迟钝或丧失,故有时受损伤了可能还不知道、故有必要强调每天检查一遍。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要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最好家人帮忙查找,看有没有伤口,细小的损伤也不可放过。如果病人为独居,就要准备一块镜子,每天照看,包括脚背脚底脚丫都要检查清楚。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检查有没有水肿、皮损、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动、感觉、运动、反射情况以及水泡、皮裂、磨伤、鸡眼、足癖、甲沟炎等,若发现应及时处理及治疗。

糖尿病足的预防三

要穿松、宽、软的布鞋或透气的皮鞋,避免穿凉轻或高跟鞋。保持鞋的干燥,可同时几双鞋轮换着穿。穿新鞋,尤其是新皮鞋,开始时应短时间试穿,使脚慢慢适应新鞋,并应随时仔细检查脚上皮肤有无红、肿、擦伤,即使轻微损伤,也要立即更换鞋子,同时对伤口作相应处理。要选择合脚的棉线袜或毛袜,要勤换洗袜子,不穿有松紧口的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鞋应宽大、舒适、合脚,使足趾在鞋内完全伸直,并稍可活动,鞋的透气性要好,以皮鞋布鞋为好。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踉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不要光脚穿鞋。提倡穿棉线袜子,袜子要软、合脚,袜子尖部不要过紧,不穿松紧口袜子,不穿有洞或修补不平的袜子。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袜。

汗多者应多准备几双鞋袜更换,以便保持鞋内干燥,不宜使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如果脚趾挤在一起,走路时互相磨擦,可以在脚趾间填塞些棉花或羊毛,以防擦伤;如果感到鞋子磨脚,应先检查脚部有无红肿、水疱或擦伤,然后检查鞋子的相应部位,并设法处理鞋子突起或不平的部分。穿新鞋,尤其是新皮鞋,要循序渐进,第一天最好只穿1小时,以后每天增加1小时。

糖尿病足的预防四

每日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的温度不宜超过40℃。双脚浸泡5~10分钟后,即用柔软的干毛巾擦于,足趾缝里不要残留水分。擦干脚后可用少许植物油均匀地涂搽在脚上,再轻轻地按摩几遍,去掉鳞屑及明显角化层。若为汗脚,可撤上少许滑石粉。冬天可多穿双袜子或晚上使用护脚套,不得使用电热毯及热水袋,也不宜日光曝晒。

糖尿病足的预防五

不要用碘酒等烈性消毒药水,不贴有损皮肤的胶布。修剪指甲、胼胝或鸡眼时要严防损伤。积极防治感染。有脚癣者一定要彻底治好。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甲沟感染。绝对禁止吸烟,因吸烟可造成血管痉挛而加重缺血,并应避免被动吸烟,即家庭成员也要忌烟。除每日洗脚外,还要注意脚趾甲的清洁与修剪。修剪脚趾甲时要直剪,切勿弯剪,以免剪破甲床引发感染;也不要挖掘脚趾甲周围的软组织,以免感染。修剪脚趾甲后,应锉平边缘锐利或突起部分,以免刺伤邻近的脚趾。长入肌肉内的趾甲可能引起感染,如果趾甲根坚韧,并有畸形或增厚,应去请医生帮助处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六

血管性疾病早期治疗:若出现下肢发凉,麻木等症状,应定期监测下肢血管情况,若血管闭塞下肢血供需要尽早去血管专科就诊,必要时行血管成行术。通过治疗改善下肢血供,达到保存肢体的目的。一旦患者的足部发生了外伤、破溃,及时就医。对于较为严重的溃疡、坏疽,做好清创的同时使用于氏糖疽康之类良药辅助治疗,促进溃疡、坏疽的愈合。

糖尿病足的预防七

定期的检查。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足是健康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该请糖尿病足专科医师或护士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足,已经被证实有足病危险因素应该检查得更勤一些(每3-6个月一次)。患者有神经、周围血管病变,甚至即使有溃疡,仍然可以没有任何主诉。应该让患者卧位和起立,来检查足,还应该检查鞋袜。

糖尿病足的预防八

坚持每日运动、如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但如果脚部发生肿胀或感染,应及时休息,直至痊愈。如果继续走路,可能促使病情加重与发展。经常在水平位抬高患肢,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愈合。脚部循环不好的患者,可以经常短时间地抬高下肢,如每小时抬高数分钟左右,每天坚持脚与腿部运动,也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如果因病不能坚持运动,则可以在床上活动脚和脚趾,作上下左右或环形绕圈活动,也可以试着用脚尖踮着站立。坐位时,不要将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或是将膝盖压膝盖,这样不利于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糖尿病足患者日常的生活中还应该注意饮食的调理。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三餐要做好定时、定量、定营养素不定食物的合理搭配,补足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禁吃含糖量高的糖类食品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循序渐进地控制饮食。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