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1型 > 说说1型糖友情绪那点事(上)

说说1型糖友情绪那点事(上)

2019-03-25 来源:糖糖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今天从两个方面跟大家谈谈,也就是:感性与理性。理性就是讲道理,是一些应该不应该,一些知道的问题。感性也就是人的感觉。

本期甜蜜讲堂即为:心理讲座话题,1型糖尿病只是缺少了一点胰岛素,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和健康人拥有着一样的喜怒哀乐,在探讨心理方面问题是等同对待的,本期依旧邀请到张丽梅心理咨询师来和我们聊聊情绪方面的话题,以下是讲堂文本内容。

大家好,我是张丽梅,一名内科医生,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也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很高兴再次受到群主伊人的邀请,再次来到糖糖圈和大家分享。今天晚上,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认识我们的情绪。如果你在线,同时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就请你发一个表情或者刷起你手中的鲜花,让我看到你。谢谢!

提到情绪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呢?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一个春晚小品,郭冬临和牛莉演的,里面有一句台词:冲动是魔鬼。现实中就有许多令人痛心的案例:前几天有一个新闻,说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因为和老公吵架,一怒之下,跳楼自杀,同时还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起跳了,一尸三命。还有小鱼网上的一个案例:一个16岁的花季少女,为了跟她父亲要5万块钱上体校,居然绑架了自己的妈妈,目的没有达到,一气之下将老妈折磨致死。情绪失控就是冲动,冲动就会令人丧失理智,被情绪所奴役,无法思考,最终导致无法预料的后果,令人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冲动的真是魔鬼。

很多时候一谈到情绪,就会有朋友会说:“张老师,我的情绪很不好,常常会失控,爱发脾气。你能不能教教我控制情绪的方法?”从这句话的本身来看,很多人把情绪看作是不好的东西,是必需要去对抗和防范的事情。这样就让我们和情绪之间加上了一道沟通的鸿沟。那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情绪?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什么是情绪?情绪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讲到情绪大家也许没有特别的认知,不过讲到“情商”大家都比较熟悉。情商就是情绪智能,简称EQ,是一个人与自己情绪互动的能力。与之相对应的一个词叫智商,简称IQ。

一个人的快乐和成功IQ占20%,EQ占80%。

不少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当我们从学校毕业来到社会上,会看到有很多读书读得不怎么好,没有拿到很多学历的人,他的人生反而走得会轻松快乐。而有些人读书读得不错,也拿到很多很高的学历,但好像活得并不是很自在。

循着这个研究下去发现:一个人读书读得好不好取决于他的智商,而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相当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情商。通常把情商就做EQ,更标准的讲法是EI(EmotinoalIntelligence)就是一个人的情绪智能,是刚才跟大家讲的5个方面。

感性与理性

今天从两个方面跟大家谈谈,也就是:感性与理性。理性就是讲道理,是一些应该不应该,一些知道的问题。感性也就是人的感觉。

分享两个故事,从这两个故事上来看看何为理性与感性去面对情绪。

故事一

朋友问为什么当他看到别人说话不算数的时候会特别生气呢?他说:“做人就要信守承诺,言必出,行必果。”他在跟我谈的是一个自古以来的道理。

我就问他:“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在生活中,每次你都是说话算话的,是吗?”他说:“那倒也不一定。有时候会因为一些特别的或者无法抗拒的原因,根本无法说到做到。”我说:“对呀,或许你所面对的那个你认为不信守承诺的人,他也是个这么想的。比如你们约好了时间见面,可是他却爽约了,你很生气他没有信守承诺。那他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他突然生病住院了,或者是他在开车来赴约的路上突然遇到了车祸,没有办法去赴约。这样的话你还会那么生气吗?”当我们谈到这个点的时候,他当时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并且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了。

大家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在谈情绪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在讲道理。这个点上他用来处理情绪方法的是一种理性的处理方法。我帮他转换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于是这一份情绪就转化释放了。这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合理情绪疗法或者认知疗法。

而在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远远不止于此。

故事二

最近多人都会问我:很多事情我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比如:知道该多看书,但买了书不看;知道减肥应该去运动,去跑步,但是就是不想去跑;知道要跟太太/先生好好交流,每次碰到事情就没有办法控制情绪;也知道不该打骂孩子,要打骂的时候就动口出手了,尽管每次情绪发泄过后都很痛苦。这些现象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法做到知行合一,知道,但却做不到。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情绪不是你脑子想明白就能处理掉的东西。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另外的一个面,就是它感性的部分。感性,也就是身体的感觉。

就拿打孩子来讲,一个父亲或者母亲要打孩子,在那一刻,他的身体是产生一系列的反应的:头脑发热,身体膨胀,全身血脉喷张。这时候是用身体的感觉去推动的,就像是蓄积了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蓄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通过打孩子种行为来释放,打完之后,多余的能量得以释放,重新回归平衡,这个人的大脑又可以回归理性思考了。

在这里要讲一下我们大脑的构造,我们的大脑,总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理性脑,情绪脑,和爬虫脑。理性脑负责的思考,情绪脑管理情绪,爬虫脑的功能则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当一个人,处在爬虫脑或者情绪脑的状态下的时候,理性脑是无法思考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要处理情绪,让一个人大脑重新回归思考,除了我们之前讲的案例里面,用了一些语言交流的方式,让这个人改变认知,让他的大脑产生一种重新思想以外,还需要处理身体的感觉。

我的一位老师,他在做青少年教育时,让孩子们写:“在一起学习,哪些是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令人惊奇的是所有青少年写的规则第一条都是:坚决不玩手机!大家也猜到结果,课程中他们完全破坏了定下的所有规则。你问他“为什么”时,他说“他无法控制”。事后我的这个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对所有家长写了一段话:“不要再对你的孩子讲道理了,因为他也许比你更懂道理。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情绪可以有走两个不同的途径。一种是通过一些理性的沟通就可以实现思维的翻转,从而去影响他的情绪。

另外还有一些讲起来更为麻烦的东西,你的理性已经彻底地理解了,就是身体不支持这个状态,就是我讲的感性。

在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来看,我们会走出两条不同的处理情绪的方法。

情绪首先源自于身体的一种“感受”,这种身体的”感受”最终会成为一种身体的“感觉”,最终呈现出来。绝大多数人说不出来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你问他你现在舒服不舒服?我感觉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是什么?他说不清楚。

情绪是一种感觉,它的定义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我们可以从两条线去理解。

第一,内心的感受。人们内心的感受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人的内心的感受是和你内在的信念相关的。在NLP里面信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俗地讲,信念是一个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法。包括什么是他要的,以及什么是他认为必然的。什么他要的比如:被人尊重、被人爱、被人接纳;什么是必然的,比如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好孩子就应该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

女孩子最常对男孩子说的:你爱我就应该照顾我,你爱我就应该听我的,你爱我就要随时接电话。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她追求的是爱。但是她的背后坚持的是什么?是一整套的信念——认为爱就应该是这样。男孩没有做到这一切后,就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真正让她产生情绪的不是他追求的东西,而是她背后的那套信念系统。

情绪本身是你内在信念系统与外部事物的一个反应系统。当内在的信念系统与外部的反应是匹配的,比如追求爱我就要对我好,也感受到了对我好,就会很舒服。

反之,如果觉得男孩没有做她要他做的事情,就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我进而认为,情绪是一个反应系统。它只有两种状态:红灯或绿灯/舒服或不舒服两种状态。所有让你舒服的东西称之为正面情绪,不舒服的称为负面情绪。

第二,一个人的情绪是受他内部的程序决定的。这套程序又是哪里来的?比如刚才举得的那个女孩的例子,“爱我就要听我的话”这套程序是从哪里来的?通常来讲,绝大多数内在的程序都来自于我们成长的过程。

最常见的有三大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自己的人生体验。所谓人生体验是我经历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让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下水学游泳,曾被水呛到,所以我认为下水游泳是很危险的,不敢学游泳。因此到现在我也不会游泳。)

第二个信念的形成途径是,我看到别人的事情。(我上初中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男孩子,下河游泳淹死了,他爸爸扛着全身惨白的儿子疯狂的往医院跑,边跑边喊“救命啊!”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所以我更加坚信游泳是非常危险的。)

第三种信念形成是,我身边的人教我的。一般来讲我们最常受老师、家长和身边的好朋友的影响。他们跟你讲的东西会影响你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电影麦兜响当当里的麦太经常会对刚上幼儿园的儿子麦兜讲一个特别经典的一句话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后来,他就死了。以此来激励麦兜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否则的话会死的很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好孩子要听话。

我们可以看到的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是成长过程中和父母的互动关系。我们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部完全没有程序的全新电脑,最先操作的人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会在这部电脑上面留下最深的痕迹。当成年后,我们就会在各种关系中不断地重复我们和父母互动模式。

一个人的限制性信念,也就是让人产生不舒服情绪的这些信念,都来自于成长的家庭和父母的互动关系。也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讲,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我们看到一个人当下的行为、思想,实际你要看到的不是他的当下,而是他的整个的人生。比如面对同样的疾病,有的人会很坦然豁达的接受,依然乐观的去面对,而有的人则会怨天尤人,一蹶不振,甚至几近崩溃。这些不同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其实,我今天当下是怎么样的状态,不是由当下决定的,而是由从出生到昨天的我决定的。我今天的状态是我从出生到昨天的一个人生的平衡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带着他的过往来到我们面前的,你没有穿过他的鞋,走过他走过的路,没有爬过他爬过的山,趟过他趟过的河,没有在他跌倒的地方跌倒过,我们没有她的生命体验,就没有资格去评判和要求他改变。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不再企图要去改变一个人,你要知道你想要改变的是一个人过往的整个人生。所以,一个人要改变另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可以说“难于上青天”。一般来讲,信念的形成最初都是对他有好处的。当时过境迁,事物发生了改变,我还坚持原来的信念,信念可能就成了阻碍我的想法,也就是“限制性的信念”。

什么是限制性信念?——阻碍你更好地跟别人沟通,影响你更好地去获得轻松快乐,让你学的更少,没有机会看到更多。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子就应该矜持一点,好孩子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所有这些应该或者不应该的信念,都是属于限制性信念。

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如果作为一个讲师,认为上课是必须在教室里进行的,那他就不会接触微课,千聊直播这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讲师在未来一定会让自己遭受越来越大的麻烦。所以我也很感谢这次糖糖圈小主,让我有机会体验千聊这样一种新的事物。

信念刚刚产生的时候,它是用来帮助我们的。然而它有时也会阻碍我。因此我们不需要去管信念是对还是错,只要去看当下这个信念是帮助我还是阻碍我。

信念就像汽车上的导航仪,它的价值是帮助我找到要去的方向。当它指引方向的是对的,就照着它去做;当它指的方向是背道而驰,或者就是一条死胡同,继续走下去,我就会有麻烦,这时我就需要去改变或者修正这个信念。

关于改变信念,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信念是一套程序,它支持着我从过去走到现在。改变,就意味着,要走入一个我完全没有办法去预测和保护的世界中。所以很多人在改变信念时会产生抗拒、不安和恐惧等很多很多的情绪。也因此只有当一个感到足够的安全或者说是足够足够的痛的时候,他才会去改变信念。这也是我们帮助他人解决情绪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

未完待续下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