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风雨终成基石
作为最早一批服役于口服降糖药部队的药物,二甲双胍(1957年)和第一代磺脲类药物(1956年)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正式登上临床舞台。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因为不良反应问题很快便退出舞台,代之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也曾遭受过质疑,这其实主要是因为另一个双胍类药物苯乙双胍的牵连,后者因为增加心血管死亡和乳酸酸中毒风险高等原因,在1978年从美国退市,此后在各国临床上都已极少使用,但在一些非法药物中仍有添加。不过,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二甲双胍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具有明确的治疗获益,这其中就包括了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等著名研究。终于,在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将近50年之后,各大组织相继将其列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如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版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2006年版共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2007年版中尚区分患者体重;但到了2010年版指南,也开始不分胖瘦,指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如果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此后的2013年版和2017年版指南始终将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即如无禁忌证,二甲双胍不仅应作为首选,还应贯穿始终。
12载研究持续惊喜
应该说,在降糖药物里,没有哪个药能像二甲双胍一样,令人们的研究兴趣这么大,持续这么久,惊喜这么多。自从二甲双胍被各国列为2型糖尿病基础用药后,针对二甲双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随后的12年里自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除了进一步夯实了二甲双胍的控糖能力和百搭特点(即可以和各种降糖药物联用),也证实了我们最关注的心血管获益,《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在综合了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多项大型研究结果后,认为二甲双胍通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基础和负荷后胰岛素水平,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就连原本被视为二甲双胍使用禁忌的心力衰竭问题,在经过多项研究评估后,ADA2016年版指南指出,如果肾功能正常,二甲双胍可用于病情稳定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欧洲版二甲双胍说明书中也已删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禁忌证。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的研究不断发现二甲双胍新的降糖外益处,如改善血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抗肿瘤、预防黄斑变性等。此外,近年来除了出现了多种二甲双胍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的复方制剂,还出现了可以减少二甲双胍胃肠道反应的肠溶胶囊(如,君力达)等新剂型。
相信在未来,二甲双胍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