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目前人类第一大慢病,全球人类都受到了糖尿病的危害,虽然科技发达了,医学家科学家们都在不断努力,然而目前为止糖尿病还处于只能控制不能治愈的疾病,而且得上就是终身性疾病,所以人们要给给予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血糖的高低是一方面,而更应该关注的是因因高血糖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慢性并发症
1、急性高血糖并发症
严重的急性高血糖发生时,患者的血糖可能超过30.0mmol/L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患者会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但是血糖高到这种程度是相对罕见。
2、慢性高血糖并发症
大部分糖友的血糖长期处在略高但不致命的水平,比如空腹血糖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0.0-20.0mmol/L左右,也就是持续性高血糖,也叫慢性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没有明确的定义,指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这虽然看似温和,然而危害不亚于严重的急性高血糖。
二、预防并发症的第一步是控制好血糖
不同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标准不太相同。
1、中青年、病程较短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病情较轻者
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3、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4、严重并发症者
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1c在7.0%~7.5%就可以了。
5、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三、预防慢性并发症,除了关注血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等先要指标,定期做相关检测
那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以了解自己病情,早期防止并发症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代谢有关的各种检查,另一类是与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血压、脉搏、体重及腹围
最好每周测1次,至少每月测1次。
尿常规
通过检查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及尿中的血细胞,排查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要求至少每个月检查1次。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关系。要求每2~3个月检查1次。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指标。临床主要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该项目必查,此后要求每半年复查1次,如有异常每3个月复查1次。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时,表示肾病处于第3期,此期及时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此期之后病情将不可逆转。
血脂
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应每2~3个月去医院复查1次。经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治疗,血脂转为正常后仍应坚持每半年检查1次。
肝肾功能
用于了解肝肾损害的情况,指导临床科学选药。要求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1次。
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首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并要求今后每年复查1次,如有异常应增加检查次数。
神经病变检查
主要检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痛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可做感觉阈值测定、神经肌电图检查。自主神经病变涉及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汗腺等多个组织器官,主要表现为静息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神经源性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紊乱、汗液分泌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可通过动态心电等专科检查明确诊断。
颈部血管彩超
主要检查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并了解有无斑块形成,颈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下肢血管及足部检查
主要检查足部有无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有无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有无肿胀、皮损及畸形。检查手段有单尼龙丝触觉检查、踝肱指数测定、下肢血管超声等。通过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心电图、心脏超声
用于排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往往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即便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往往没有疼痛等警示症状,因此十分危险。故首诊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以后每3个月至半年复查心电图,每年复查心脏彩超。
人体脂肪成分分析
了解内脏脂肪浸润情况,内脏脂肪浸润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并有促使代谢紊乱发生的危险,建议患者每半年检查1次。
四、糖尿病几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常合并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常被称为糖尿病的第一“杀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压榨沉重感,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衰;并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造成脑血管堵塞、破裂引起瘫痪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
1.科学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2.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
3.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维持低密度脂肪酸胆固醇达标。
4.定期测量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内。
5.每天监测血糖,长期保持血糖达标,定期体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达到20%~40%,是造成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病程延长,约半数以上糖友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出现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应对措施:
1、预防肾脏并发症,要控盐。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循低盐饮食。
2、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宜选优质、易消化吸收的蛋白,如鱼类、瘦肉等,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
3、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需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没有肾病时至少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在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比其他人群发生足病的机率多15-20倍。而对于糖尿病患者15%的人可能发生足病,85%的患者截肢原因是足溃疡。
应对措施:
1、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有足溃疡史,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缺血性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和胼胝,以及鞋袜不合适等。
2、定期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3、对脚进行保护。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每天洗脚后用干布擦干脚,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低于37℃;不宜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物品直接对足部进行保暖;避免赤足行走;不要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皮肤干燥可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水平地剪趾甲。
4、穿合适的鞋袜。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能穿过紧或有毛边的鞋袜;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双眼视野缩小,严重者会失明。
应对措施:
1、改变饮食,采用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
2、适当增加运动;
3、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
4、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少也要控制在140/90mmHg。
糖尿病同伴温馨提示
糖尿病并发症重点是在预防,而预防大于治疗这一点许多糖尿病人没有理解,如果大家平时多注重预防性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积极有效的治疗,控制好各项指标就能预防并发症,健康长寿,但有的糖尿病人就是不愿意花时间或投入一点钱做定期检查,等到有症状,不舒服才去医院,结果已经有了并发症,再去治疗,比去检查的费用,治疗成本就翻了几十倍,而且身体也受折磨,许多并发症还不易治疗,所以检查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才是正道,你说呢,怎么看?
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36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健客价: ¥54.5单药治疗 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与二甲双胍联用 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本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 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 [CrCl] ≥ 50 mL/min,相应的
健客价: ¥108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36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健客价: ¥55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3.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健客价: ¥6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于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使用本药能起到一定疗效。
健客价: ¥55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之功效。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舌质红少津,舌体胖大,舌薄或花剥,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数,或沉涩等症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健客价: ¥37.5用于治疗成人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理想的高胆固醇血症(IIa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型(IV型)和混合型(IIb和III型)。特别是适用于以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中度升高为特征的血脂异常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继续控制饮食。目前,尚无长期临床对照研究证明非诺贝特在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的有效性。
健客价: ¥35配合饮食控制,用于:1. 2型糖尿病。2. 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
健客价: ¥44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某些磺酰脲类无效的病例有效。如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较各自的效果更好。
健客价: ¥29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的辅助治疗开始。
健客价: ¥54配合饮食控制治疗Ⅱ型糖尿病。
健客价: ¥65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等),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健客价: ¥14.5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血糖的辅助治疗开始。
健客价: ¥63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并用。二者并用时对控制血糖比各自单独使用时更能达到协同功效。
健客价: ¥18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降低血糖、尿糖。
健客价: ¥11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运动疗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2.可作为单用磺酰脲类或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二线用药。
健客价: ¥10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适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04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降低血糖、尿糖。
健客价: ¥11捷诺达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701.对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3.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健客价: ¥23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3.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健客价: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