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正直的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它是指的是从吃饭开始两个小时以后的血糖,如果从进餐时半中央或者进餐结束的时候开始都不能够作为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标准来进行衡量。如果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而且已经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测餐后血糖的时候,不要忘吃这一餐的药物,也就是说服药的情况要照旧。测定餐后血糖的目的主要是要评判药物对血糖的疗效,能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如果您这一餐不吃药,血糖升高了,并不能说明药物,对您的血糖没有控制效果,所以要记住测餐后血糖的时候要维持原有的降糖药。
二、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
对于以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为目标的患者,对应的餐后血糖是小于10.0mmol/L;对于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对应目标是≤6.5%,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为≤7.8mmol/L。
三、餐后血糖控制不好,易得并发症
临床上,很多糖友都有这样的感受:我空腹血糖正常,怎么还出现了并发症?
绝大多数糖尿病友,包括很多医务人员认为治疗糖尿病,只需把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稳定下来就可以高枕无忧,这种想法以及根据这样想法制定的治疗方案是不全面的!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和并发症关系密切。
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糖化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餐后血糖的贡献越大。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3%,餐后血糖贡献占70%;
糖化血红蛋白7.3%-9.2%时,餐后血糖贡献占50%;
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3%时,餐后血糖贡献占40%。
而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通过降糖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
微血管病变下降37%;
脑卒中下降12%;
心肌梗死下降14%;
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21%;
总死亡率下降14%;
全部并发症下降21%。
可见,控制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四、早期监测有利于防并发症
导致糖尿病人致残、致命的并发症主要有小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糖尿病足等)、大血管病变(如中风、心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如周围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因其发病缓慢而隐匿,早期可无痛苦症状,或较轻微而被忽略,而当糖尿病友出现明显症状去医院就诊时,病情往往已难以控制,最后危及生命或致残!所以,并发症的及时确诊对糖尿病友至关重要,因为早期的科学治疗可使并发症逆转!那如何才能做到并发症的及时确诊呢?
如尿微量四项、尿常规、肾功能,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眼底、眼B超、眼造影,可早期发现糖尿病眼病;肌电图、肢体血流图,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电图、脑血流图,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视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检查是糖尿病人阻止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五、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1、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吃以干饭为主的早餐,如果早餐不习惯吃干饭,可以选择“十谷米”煮粥,即糙米、黑糯米、小米、荞麦、芡实、燕麦、莲子、玉米片、麦片和红薏仁等混合而成。如果喜欢喝粥,也可以在粥里加一些蔬菜,这样喝粥容易有饱腹感,肠胃吸收时间也长,不易升高餐后血糖。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炒,少用煎、炸、烤等。
2、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要坚持餐后适当运动。饭后适当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辅助降低餐后高血糖。一般建议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开始运动,可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慢跑、快步走等,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掌握在30~45分钟。建议不要做激烈的无氧运动,后者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升高血糖。
3、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要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通过监测餐后血糖,可以大致判断出升高餐后血糖的因素是哪些,从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4、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要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奏效,那么就把血糖监测结果和曾经采取的措施都整理好,去找医生。医生可以通过这些迅速判断症结所在并相应调整用药方案,节省了问询的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
糖尿病人不光要管理好餐后血糖,管理好餐前血糖也很关键,如果要想有效避开并发症,理想的全天候血糖监测应包括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和凌晨3点的血糖。虽然不用每天都监测这么多时间点的血糖,但最好进行配对检测,如今天测早餐前后、后天测午餐前后,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遇到生病、情绪变化、外出就餐等情况时需要特别关注餐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将这些血糖值结合在一起看,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控糖。
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36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健客价: ¥54.5单药治疗 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与二甲双胍联用 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本品单药或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推荐剂量为100 mg,每日一次。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 [CrCl] ≥ 50 mL/min,相应的
健客价: ¥108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36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3.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健客价: ¥6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健客价: ¥55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于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使用本药能起到一定疗效。
健客价: ¥55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之功效。主治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舌质红少津,舌体胖大,舌薄或花剥,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数,或沉涩等症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健客价: ¥37.5配合饮食控制,用于:1. 2型糖尿病。2. 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
健客价: ¥44用于治疗成人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理想的高胆固醇血症(IIa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单纯型(IV型)和混合型(IIb和III型)。特别是适用于以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中度升高为特征的血脂异常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应继续控制饮食。目前,尚无长期临床对照研究证明非诺贝特在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的有效性。
健客价: ¥35配合饮食控制治疗Ⅱ型糖尿病。
健客价: ¥65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的辅助治疗开始。
健客价: ¥54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等),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健客价: ¥14.5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对某些磺酰脲类无效的病例有效。如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较各自的效果更好。
健客价: ¥29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当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时,瑞格列奈可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应从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降低餐时血糖的辅助治疗开始。
健客价: ¥63滋阴补肾,益气润肺,和胃生津、调节代谢机能。用于消渴症引起的多食、多饮、多尿,四肢无力等症,降低血糖、尿糖。
健客价: ¥11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运动疗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2.可作为单用磺酰脲类或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二线用药。
健客价: ¥10用于饮食控制、减轻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并用。二者并用时对控制血糖比各自单独使用时更能达到协同功效。
健客价: ¥18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适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041.对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3.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健客价: ¥231.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还可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 2.对某些磺酰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3.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以改善血糖控制。
健客价: ¥10.8捷诺达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健客价: ¥170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适合使用沙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改善此类患者的血糖控制。(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