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2型 > 抗击2型糖尿病——不仅仅是科研进步

抗击2型糖尿病——不仅仅是科研进步

2018-11-11 来源:菲糖新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随着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胰岛素治疗成为控制高血糖的有效手段。基础胰岛素是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具有低血糖风险低,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

随着科研进步,各种新型药物近年来不断面世,但或许这并不足以彻底遏制2型糖尿病发展。在第53届EASD年会壁报专场中,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牵头的BEYONDII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医生的教育干预可有效提升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其中65.8%的研究中心达到了血糖改善的预设目标。抗击2型糖尿病,质量改善亦是重要手段,下面对该项研究的要点进行总结。

 
随着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胰岛素治疗成为控制高血糖的有效手段。基础胰岛素是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具有低血糖风险低,使用简单方便等优点。ADA/EASD联合共识、IDF国际指南、ICE临床指南等均推荐胰岛素起始治疗使用基础胰岛素,但目前中国普遍存在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较晚,起始剂量偏低且剂量调整不足等情况,针对此现象,质量改善或许是有效途径。
 
在使用基础胰岛素的患者中探索质量改善的有效性

1.研究目的
 
目前大型观察性研究的数据发现,在中国接受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仅仅26.12%的患者能实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目标。国外研究显示,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且采纳相应的质量改善(QualityImprovement,QI)措施可改善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目前在基础胰岛素领域尚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BEYONDII研究旨在生成中国相关的医学证据,验证针对医生开展的教育干预,是否可以提高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计划对全国73家医院的内分泌科医师进行2型糖尿病指南、基础胰岛素治疗路径的面对面培训,并辅以为期6个月的自我核查、同行评议,以指导具体的临床实践。每家参与研究的中心在培训前后分别选取≥100名至少已经接受3个月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评估血糖控制指标的变化。专家委员会根据培训前各家医院患者HbA1c<7%的比例,确定培训后的目标,主要终点是达到专家委员会设定的个体化目标的研究中心比例。
 
BEYONDII教育干预模式成效显著

1.干预前后患者基线特征大致相似
 
中期分析共纳入38家医院,干预前后的人群基线情况(年龄、男性构成比、BMI、糖尿病病史)大致相似,详见表1。
 
2.治疗模式有所变化
 
干预后选择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的比例(70.2%vs.67.0%)有所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3)。干预前最常见的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是长效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剂(10.6%),干预后最常见的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方案是长效胰岛素+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11.0%),且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采取这种方案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11.0%vs.9.5%,P=0.039)。
 
3.血糖控制情况显著改善
 
对医生进行教育干预后,在已经完成研究的38家研究中心里,有25家达到了改善血糖控制的目标,即65.8%的研究中心达到了个体化血糖改善的目标。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HbA1c和FPG均显著改善,但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变化。详见表3。

4.医生使用基础胰岛素的信心显著提升
 
(1)基础胰岛素使用信心的调查
 
干预前后针对353名医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在胰岛素起始方案、剂量调整以及低血糖管理等方面“更有信心”的医生比例亦有显著提升,详见图1。
 
(2)基础胰岛素临床实践的调查
 
在临床实践中,相比干预前,干预后医生更倾向于在胰岛素起始治疗时选择基础胰岛素,同时在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时将空腹血糖<6.1mmol/L作为目标值,详见图2。
 
BEYONDII中期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医生的教育干预可有效提升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其中65.8%的研究中心达到了血糖改善的预设目标。质量改善是抗击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该研究的教育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