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护理 > 生活起居 > 您的性格容易得糖尿病吗?

您的性格容易得糖尿病吗?

2018-09-04 来源:文糖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由于D型性格糖尿病患者饮食单调、缺乏运动、血糖监测不规律、药物依从性差、不及时随访等原因,干扰了糖尿病人群的综合管理,违背了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是当前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社会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关于性格与疾病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有专家提出,共患某种疾病的人,其性格有类似之处,充分认识性格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相关机制,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性格是在遗传生物学基础上,由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的生理状况及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性格一旦形成,不仅左右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能影响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可将性格分为A型性格、B型性格、C型性格、D型性格四种类型。

A型性格共同而典型的行为特点为易恼火、激动、发怒和急躁。

目前,A型性格可促进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已得到公认,且A型性格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由于其个性的固有特征,该类性格人群对外界各种变化易产生精神紧张。在紧张状态初期,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的效应,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当紧张刺激的信息被大脑认知后,可送至下丘脑,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使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肌肉和脂肪组织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促进肝脏糖异生,因此,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血液循环中葡萄糖的浓度,使血糖升高,产生糖尿病。

抑郁、愤怒、焦虑、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因素均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或诱发糖尿病。

综上所述,A型性格的A型行为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一种“增益效应”,并且增加了糖尿病肾病、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因此,在工作生活中,通过加强对A型行为的矫正,指导其行为方式,调节其机体使之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并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心理紧张度,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

B型性格的行为表现为做事慢条斯理,遇事不慌;工作有主见,不易受外界干扰;不争强好斗,没有竞争的压力,紧张后能愉快地休息;做事拿得起放得下,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

该类性格的人群疾病发病率就相对较低,属于长寿之人。

C型性格被称为癌症性格,此类性格表现为易生闷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在压力下易失控,遇事容易没有主意和目标,常伴有孤独感和无助感。

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证实B型性格和C型性格与糖尿病之间有相关性。

D型性格的人忧伤感强烈,在社会交往中经常带有负面情绪,不善于自我表达,对生活悲观,容易紧张、抑郁,而更多地向他人倾诉其负性情感。该类性格的人群缺乏健康行为方式,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

现已证实D型性格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而非糖尿病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其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和消极情绪可以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D型性格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非D型性格者的2倍。

由于D型性格糖尿病患者饮食单调、缺乏运动、血糖监测不规律、药物依从性差、不及时随访等原因,干扰了糖尿病人群的综合管理,违背了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因此,通过健康教育、环境转移法、加强运动等方式对D型性格进行干预,并与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相结合,避免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性格,作为社会心理因素的一部分,通过影响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多种途径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性格干预可以作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且有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长期治疗或预防的重要研究方向。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