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治疗 > 中医治疗 > 中医治糖糖尿病脑血管病

中医治糖糖尿病脑血管病

2018-09-03 来源:文糖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病的治疗,因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故须使用一定的应急措施。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制剂口服、鼻饲、静滴等。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的范畴,可参照内科中风病进行辨证论治,但治疗中不可忽视糖尿病。中风病的辨证,一般是根据其有无神昏而分为两大证类,中脏腑和中经络。在辨明中脏腑和中经络之后,再分出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以及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蒙窍和元气衰败等证型。中风病常常有先兆之症,且在急性期若骤然内风旋动、痰火交炽发病者,可出现呃逆、厥逆、吐血、呕血、抽搐及戴阳证等变证者亦当引起足够重视。

治疗

本病的治疗,因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故须使用一定的应急措施。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制剂口服、鼻饲、静滴等。也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但在选用西药治疗方案上,也应考虑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如中脏腑痰火蔽窍者,用清开灵注射液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或用安宫牛黄丸鼻饲,每次1~2丸,每6-8小时1次。中脏腑属痰湿蒙塞清窍者,以苏合香丸1~2丸鼻饲,每6~8小时1次。中脏腑属元气衰败证,急以参附汤灌服,或用参麦注射液40rn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于急性期的治疗,主要以中风病为主,兼顾消渴病。急性期过后,治疗应消渴病和中风病并重。

中医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主症】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角喝斜,舌强语謇,伴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口干口苦,心慌失眠,尿赤便干,舌红少津,舌苔少中薄黄,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法】滋肾养肝,育阴潜阳熄风。

【方药】育阴熄风通络汤(经验方)加减。生地15~20g,玄参12g,山药15g,赤白芍各15g,桑寄生15~20g,菊花12g,天花粉30g,丹参15~30g,珍珠母30g,钩藤15g,麦冬15~30g,地龙12g。

【加减】目糊明显者,加白蒺藜、夏枯草、枸杞子;阴虚阳亢著者,加龟板、牡蛎。

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或见口角喁斜,或见舌强语謇,倦怠乏力,气短懒语,口干渴,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小便黄赤,大便干,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舌苔薄或见剥脱,脉弦细无力或弦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生脉散化裁。黄芪20~30g,党参15g,山药20g,玄参15g,麦冬15~30g,五味子6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l0g,赤白芍各10g,鸡血藤30g。

【加减】若阴虚火旺明显,加炙鳖甲、黄连;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加片姜黄、地龙、桑枝;以下肢偏甚者加牛膝、桑寄生、杜仲。

风痰瘀阻,痹阻脉络

【主症】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角喁斜,言语不清,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

【治法】化痰熄风,活血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法半夏10g,生白术10g,天麻10g,钩藤15g,胆星6g,丹参30g,香附10g,制大黄5-10g,地龙15g,制僵蚕10g,全蝎3g。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主症】突发半身不遂,口角喁斜,舌强不语,或见神昏谵语,烦扰不宁,头晕痰多,气粗口干,声高气促,大便秘结,舌苔黄厚或黄褐而燥,脉弦滑,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治法】通腑化痰。

【拟方】调胃承气汤合导痰汤加减。

【药用】生大黄10g,芒硝10g,全瓜蒌15g,枳实10g,胆星10g,郁金10g,石菖蒲10g,丹参30g,茯苓12g,天竹黄10g。

痰湿内蕴,蒙闭心神

【主症】形体肥胖,偏侧肢体松懈瘫软而不温,面白唇暗,口角流涎,舌质暗淡,舌苔厚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化湿涤痰,开窍醒神。

【方药】涤痰汤加减。法半夏10g,胆南星10g,枳实10g,橘红6g,党参10g,茯苓15g,石菖蒲10g,竹茹10g,全瓜蒌15g,郁金10g,肉桂3g,制大黄5~10g。

【加减】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鼻饲;抽搐者另加全蝎、蜈蚣。

气虚痰瘀,阳气闭阻


【主症】偏侧肢体瘫软、麻木,手足肿胀,或口眼喁斜,口角流涎,舌强少语,面白少华,气短乏力,纳呆腹胀,小便清长,舌质暗淡,舌体胖大,舌有瘀斑,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治法】补气通阳,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45g,赤芍10g,当归尾l0~15g,川芎10g,地龙12g,丹参30g,水蛭6~10g,桂枝6~10g,泽泻15g,石菖蒲10g,远志10g。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山药;肢体无力者,加鸡血藤、穿山龙、徐长卿。

针灸治疗

根据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程长短、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不同,辨证取穴。

中风先兆


【主穴】百会、曲池、合谷、肩髑、阳陵泉、三阴交。

【加减】伴眩晕者,加风池、印堂、丰隆;夜眠不安者,加四神聪、神门、太冲;上肢活动不利者,加尺泽、内关、大陵;下肢活动不利者,加委中、承山、太溪。

【操作】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每次选穴3~6个,每次30分钟,气虚者加风池、风市、足三里。

中络

【主穴】百会、内关、列缺、三阴交、委中、足三里。

【加减】失语加哑门、风府;眩晕加天柱、申脉、丰隆;上肢不能屈伸加曲池;两手不能握固加合谷、后溪;口歪斜加地仓、颊车、下关;不能抬眉加攒竹;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气虚灸足三里、气海。

【操作】先针健侧,后针患侧,每侧取穴4~8个,内关捻转提插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5天1个疗程。

中脏

【主穴】以风府、哑门、内关为主穴。

【配穴】神志昏聩配人中、百会;闭证配十宣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次出血量1.2ml;脱证配内关、人中,用泻法,加灸气海、关元、神阙。

中府

【主穴】百会、前顶、后顶、通风、风池

【配穴】失语加哑门、风府;神志失常,加神庭、本神、人中;吞咽困难加风府、廉泉、人迎;眩晕加天柱、申脉、丰隆;下肢不利加环跳、足三里、三阴交;上肢不利加曲池、内关、肩鹃、肩髂。

【操作】百会直刺,前顶、后顶斜刺,得气留针,体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

后遗症期

【取穴】依病情功能障碍不同取穴。上肢瘫痪:肩髑、肩髂、曲池、外关、合谷、尺泽、内关、后溪。下肢瘫痪: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环跳、委中、风市、悬钟、太溪。口眼喁斜:地仓、颊车、承浆、风池、太阳、四白、攒竹、健侧合谷。失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上星透百会、通里、廉泉。

【操作】以上穴位除特殊注明外,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留针40~60分钟,每次取穴4~6个,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