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1型 > 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2018-07-27 来源:糖尿病天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糖尿病患儿的家长需要端正心态,不仅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积极乐观的形象,定期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功课,让孩子意识到,只要能够积极控制血糖,就可以享受和大家一样的生活。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缺乏,具有酮症倾向,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相比于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一般心理行为问题

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从疾病诊断开始,会经历一个从否认到接受的过程,即经历悲伤、应对压力与困难以及适应的过程。由于糖尿病治疗给患者带来了生活方式及饮食行为的改变,患者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行为反应,如对整体的自我价值感发生变化,出现恐惧、低自尊、人际敏感、回避社交、自我评价低等行为反应。

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儿童青少年较多,家庭因素尤其是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更显重要,如父母的情绪与行为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患者的情绪与行为。《中国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有24%的母亲和22%的父亲在孩子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6周内表现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而家庭环境与糖代谢控制之间有着明显的关系,尤其是生活在不开放家庭以及与家庭成员沟通较少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糖控制不良。

二、焦虑与抑郁

焦虑与抑郁集躯体、认知、情感等症状于一体,焦虑常见于疾病早期,随着病程的延长抑郁的发生率增加,但常被忽略。1型糖尿病的诊断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且该病所要求的日常管理和照顾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的巨大压力,易导致患者抑郁与焦虑的出现。《中国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有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焦虑,三分之一伴有抑郁。

抑郁与糖尿病发生的性别、年龄及病程有关。女性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男性患者更高。此外,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均可伴有抑郁和焦虑,但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该病患者抑郁的高发年龄阶段。

有研究表明,在8~16岁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的比例可达23%~28%;随着病程的增加,共患抑郁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有追踪随访研究报道,研究开始时有自杀观念的比率是29.5%,随访期间达到46%,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与抑郁有明显的关系,与无抑郁症状的患者相比,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由此可以看出,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

总之,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焦虑、抑郁,尤其是病程较长的患者,当他们的自我管理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易出现焦虑与抑郁。而且,焦虑与抑郁既可能是血糖控制不良的原因,也可能是血糖控制不良的结果。因此,当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表现出长时间的血糖控制不良时,要高度考虑是否并发了焦虑和抑郁,并进行抑郁与焦虑水平的检测。

三、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神经症性厌食,以过度限制热量摄入,伴有过度躯体运动为临床特征;另一种为神经症性贪食,以过度进食,进食后常以剌激咽喉呕吐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有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症性厌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并不比一般人群高,但如果伴有神经症性厌食,其死亡率明显增加。

《中国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在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症性贪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尤其在女性患者中更明显,且对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差。进食障碍明显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可引起1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伴有进食障碍的患者的胰岛素遗漏注射或胰岛素用量不足的现象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血糖波动增大、控制不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等,可引起胃轻瘫相关症状,加速和加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四、认知障碍

1型糖尿病可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患者。表现为智力、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受损。认知功能的损害与1型糖尿病发病的年龄、血糖波动,尤其与有无低血糖发作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结果显示,起病于5岁以前,或者有过低血糖抽搐史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神经认知功能失调。糖代谢控制不良的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学业成绩明显降低,低血糖可降低儿童的语音、记忆及注意力集中能力。早期的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在7岁之前发病的以及病程在5年以上的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智商明显降低。因此,应意识到发病年龄小,血糖波动大,有过低血糖发作史,尤其是有过低血糖抽搐的儿童青少年更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受损。

五、行为和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常表现为对立违抗行为,男性远多于女性。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行为与品行障碍的最大影响可能表现在对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上,伴有品行障碍的个体对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差,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有调查显示,约有5%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表现出临床意义上的品行障碍,如注意力分散、挑衅及违纪等行为症状,而反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儿童青少年住院患者有更多的焦虑、情感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六、不依从

糖尿病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如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1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对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会直接影响糖尿病管理的效果,进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不依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表现在血糖的自我监测、饮食管理方面,而对胰岛素注射的不依从相对较少。

《中国1型糖尿病指南》指出,患者的依从性受年龄、家庭结构、家庭功能、教育以及人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凝聚力、父母及患者的教育水平、对1型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对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呈正相关,患者的人格特征如动机、态度、自我效能也是依从性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何应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1)糖尿病患儿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患儿的家长需要端正心态,不仅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积极乐观的形象,定期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功课,让孩子意识到,只要能够积极控制血糖,就可以享受和大家一样的生活。

(2)1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要意识到不良情绪会对血糖造成不良影响,纠正不良情绪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表现。

(3)不仅是糖尿病患者,患者的家属也要积极学习糖尿病知识,家长对患儿心理、血糖控制等多方面的正确引导很重要。

(4)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会直接影响血糖控制,1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树立健康正面的个人形象,保持乐观心态,多与其他糖友沟通,向控糖积极的糖友学习,增加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