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综合反映了糖尿病人过去2~3个月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综合水平,所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bA1c是检测2型糖尿病的最佳指标,因此,研究分析HbA1c在患者血液中的影响因素非常必要,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意义,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人群糖化控制标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专家目前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对总体的糖尿病患者的要求是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6.5%左右,但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选择。
对于比较年轻而又不害怕低血糖风险,预计寿命比较长的人群来说,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降到6.5%;对于那些年龄大、病程长而且已经有了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可适当放宽。
建议在7.0%~7.5%;对于那些预计寿命不足10年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将会更宽,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9.0%,否则高血糖会造成包括酮症酸中毒、高深昏迷等其他危险。
HbA1c与微血管并发症关系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糖控制有关,HbA1c水平降低1%,患者发生微血管疾病的危险降低37%。
将HbA1c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可有效降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另外,一项发表在BMJ杂志上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降低1%时:患白内障的可能性降低19%;患心衰的可能性降低16%;因血管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
所以,较低的HbA1c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也较低。
影响糖化的5大因素
1、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量失血或输血、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脏疾病及接受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可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降低。
脾切除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等因红细胞寿命增加,可使HbAlc的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2、药物
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降低。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嗜酒会导致血红蛋白乙酰化,使HbA1c测定结果假性升高。
3、妊娠
娠期妇女血容量增加,导致血红蛋白生理性降低,其HbA1c测定结果要较非妊娠妇女低。因此,HbA1c不能真实反映妊娠期妇女的平均血糖水平。
4、种族差异
ARIC研究中发现,黑人HbA1c水平要高于白人,这可能与血糖及其他非血糖因素有关,后者如红细胞寿命、红细胞渗透性、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情况、遗传、生化方式等。
研究均发现美籍黑种人的HbA1c比白种人高0.4%~0.7%;不同种族间HbA1c差异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个研究有意思,圈圈在想,黄种人的呢)。
但是,有些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HbA1c并不存在种族差异,因此结论并不肯定。
5、其他疾病
高甘三酯血症和高胆红素血症可升高HbA1c水平,而慢性肝病可干扰红细胞生成并降低其寿命,从而降低HbA1c水平。
另外,由于睾酮能够刺激产生红细胞,因此在性腺功能低下的男性患者中,HbA1c测定水平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