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台湾营养师讲糖友用油不得不说之事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最主要的死因,所以除了血糖要控制之外还必须严格注意血脂肪及血压的控制。许多研究发现摄取过多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导致心血管性疾病罹患风险增加。
从橄榄油添加铜叶绿素,到食用油添加棉籽油,甚至地沟油(回收油、毒油)等的食安事件,使得无论是外食还是自己在家烹调皆使得让人〝人心惶惶〞。到底还有什么油可以使用?
先来了解油脂的重要性
1.油脂是人体三大巨量营养素之一,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新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为每日饮食中油量25到30公克。
2.保护身体的作用。可以使皮肤保持湿润和保护内脏器官免于受到撞击。
3.维持体温。因此瘦的人皮下脂肪较薄,比较
怕冷;体态丰腴的人皮下脂肪厚,比较不怕冷。
4.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和利用。
5.增加食物美味、香气及色泽,促进食欲。
6.稳定神经和细胞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所以将油脂完全由饮食中剔除,可能会引发生长迟缓、皮肤炎、肾脏损伤及
早产等。因此,使用适当的食用油来维持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在购买食用油时需要留心
1.注意生产日期:装在透明容器的油品,製造日期与购买时间的间隔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
2.注意包装:是否密封,无破损、无漏液、铁质容器不生鏽;油质澄清,无沉淀、泡沫及异味。
3.请购买有正字标记或GMP认证的食用油。
4.请购买小包装食用油,非分装油品。
5.经常更换不同品牌食用油(风险分散)。
6.依照不同烹调方式选购适当用油。
7.开瓶后尽快用完避免氧化。平日最好储放在远离热源(如瓦斯炉)的阴凉处。
烹调选对油
1.凉拌、熟食拌油:可利用发烟点低但富含单元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油类(如橄榄油、麻油、花生油、苦茶油等)。
2.一般煎、炒:可用已提高发烟点的精制黄豆油、玉米油、芥花油、葵花油等。
3.油炸:耐(酥)炸油、棕榈油、椰子油、或猪油等高发烟点的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故油脂较稳定。
鼓励民众应依照不同的烹调方法来选择正确的食用油,若使用发烟点低的油去油炸,因不耐高温容易氧化变质,甚至产生
致癌物。为维护健康并兼顾多样的烹调法,建议家中准备有两瓶或以上的油,分别用于煎、炒或凉拌会是不错的安排。
心
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最主要的死因,所以除了
血糖要控制之外还必须严格注意血脂肪及血压的控制。许多研究发现摄取过多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导致心血管性疾病罹患风险增加。建议大家平日应避免常吃油炸品,尽量以低温方式来料理食物,例如凉拌、水炒或小火炒,因为这样不仅可尽量保留住食物本身的营养,也较能保留住油脂中的营养,才能创造更健康的饮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