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GDM)管理受到医患的格外关注,在经过生活方式调整仍不能使血糖达标时,需要启动药物治疗。相比胰岛素而言,口服降糖药使用方便,降糖效果亦理想,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在国外较常使用。中国并未将口服降糖药列入GDM的注册适应证,故其临床使用经验有限。本文将对上述两种口服降糖药在GDM中的使用做一简要综述。
一、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格列本脲属于第二代磺脲类促泌剂,与其受体结合后,刺激胰岛β细胞去极化,启动胞吐作用释放胰岛素,同时也可以抑制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来增加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脏和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以及肝糖输出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减少脂肪合成,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并增加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上调胰岛β细胞表面肠促胰素受体的表达,协同降糖。其优点在于几乎不会导致低血糖。
二、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的胎盘透过率
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均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妊娠B级药物,即有明确指征时慎用。胎盘屏障可以允许分子量小于1000Da的物质通过,格列本脲的分子量为494Da,理论上可以通过胎盘屏障。由于其蛋白结合率为99.8%,因此,只有0.2%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二甲双胍分子量为166Da,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进入胎盘内(<20%)。
三、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在孕期使用的剂量
妊娠期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药物清除速度加快,格列本脲可从小剂量起始,如0.625~2.5mg每日一次,根据血糖情况每周增加2.5~5.0mg,当日剂量超过10mg时应分两次服用,最大日剂量不超过20mg;二甲双胍可从500mg每日一次或每日二次起始,1~2周后每周视血糖情况增加500~1000mg,最大日剂量为2500mg。国内暂无相关数据可查。
四、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在孕期使用的有效性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和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制定指南达成共识,认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作用相当,均可作为一线用药。国际糖尿病联盟亦认为这两种口服降糖药是安全有效的胰岛素替代品,药物具体有效性详见下述。
1.格列本脲的有效性:
格列本脲是目前研究最为成熟的治疗GDM的口服降糖药。相较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在降糖效果方面具有同等疗效,但在母体体重控制方面,格列本脲不及二甲双胍。
2.二甲双胍的有效性:
二甲双胍治疗GDM研究显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与胰岛素治疗组相比降糖效果并不逊色,孕期平均血糖、产后6~8周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各点血糖、产后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病率在两组中均无差别,且二甲双胍组孕期餐后2h末梢血糖更低,孕期体重增加少,产后体重下降更多。
五、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在孕期使用的安全性
对于临床医师和GDM患者来说,对口服降糖药的安全性的担忧往往多于其有效性,因此,口服降糖药安全性相关临床研究数量远远多于有效性研究。
1.格列本脲的安全性:
格列本脲与胰岛素安全性相比的研究数量较多,但结论并不一致。有队列研究显示,接受格列本脲治疗孕妇的新生儿进入NICU的风险更高。另外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格列本脲治疗组新生儿NICU入院率、呼吸窘迫、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均高于胰岛素治疗组,而新生儿低血糖、产伤、早产、黄疸、剖宫产率均无差异。
在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对比研究中,来自中国学者的一项Meta分析亦显示,格列本脲治疗的GDM孕妇比二甲双胍治疗的孕妇面临更高的孕期体重增加、分娩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风险。近期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因为药物副作用而停药的患者中,格列本脲的不耐受率为11%(低血糖);二甲双胍的不耐受率为2%(胃肠道反应)。在平均血糖控制水平、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和电解质紊乱方面,两药无显著差异。
2.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中国学者的Meta分析综合了18个随机临床研究,发现相比胰岛素而言,二甲双胍治疗后母体体重增加的风险较小,但早产风险升高;一项涵盖2151例GDM患者的Meta分析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风险。对于PCOS患者而言,二甲双胍可降低流产及新生儿并发症风险。
Marques等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不良围生期结局如流产、先兆子痫、巨大儿、早产、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围产期死亡、剖宫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和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损伤等方面,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以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在治疗GDM时的安全性较高。
六、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的适应证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IDF和加拿大糖尿病学会都建议饮食控制不佳的GDM首选胰岛素治疗,若患者拒绝,可以选用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因新生儿低血糖和巨大儿的风险较高,2016年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已不再强调格列本脲的使用。而NICE认为,对经过1~2周饮食控制仍不能达到FPG<7mmol/L的患者应启动二甲双胍治疗,在那些二甲双胍不耐受,或FPG>7mmol/L的患者,或FPG6~7mmol/L且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巨大儿或羊水过多),可以考虑改用或加用胰岛素。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二甲双胍,或经二甲双胍治疗血糖不能达标,又拒绝使用胰岛素,可以采用格列本脲治疗。
综上所述,格列本脲和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治疗GDM,在降低餐后血糖和控制体重方面二甲双胍更具优势。安全性方面,大样本研究显示两者与胰岛素相比并未增加母体或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且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体重增加少,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而两者相比,格列本脲治疗的孕妇比二甲双胍治疗的孕妇面临更高的孕期体重增加、分娩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风险。我国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并未将口服降糖药列入GDM的注册适应证。对于胰岛素用量较大,或拒绝使用胰岛素的孕妇可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慎重使用。
对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剂量进行评估,以减少低血糖、溶血、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实施个性化用药方案可以①缩短方案选择周期,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③减少不良事件发生,④预防严重危害发生。
健客价: ¥720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261.本品首选用于单纯饮食及体育运动不能有效控制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性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4.5盐酸二甲双胍片: 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硫辛酸胶囊: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健客价: ¥5191.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2.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3.本品也可与磺酰脲类口服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健客价: ¥35适用于治疗成人中的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 对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本品可用于作初始治疗,也可用于对单用磺脲类或磺脲类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合用治疗无效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
健客价: ¥43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健客价: ¥62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全身综合症。
健客价: ¥23配合饮食控制,用于:1. 2型糖尿病。2. 降低糖耐量低减者的餐后血糖。
健客价: ¥46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
健客价: ¥20本品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做为单药治疗,或者当二甲双胍作为单药治疗用至最大耐受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
健客价: ¥68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健客价: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