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2日,对于别人来说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却是一个痛不欲生的日子。从此我们家就有了“糖宝”,我也开始了一个“糖妈”——那江南梅雨般的淅沥经历。
“酮症酸中毒,抢救室,血糖25.7‘,抢救医生满口的专业术语,让我脑子一片空白。“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清清楚楚的写在了女儿的住院单上,虽然没有最后确诊,但不祥的预感总在心头萦绕。
看着女儿微红的脸腮,安静的躺在病床上,两只手都挂着水,监测心率、血糖、血压的仪器,嘀嘀嘀地响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就好像亿万只蚂蚁在咬噬着我的心。那一刻,我只希望躺在病床上的不是女儿,我愿意付出一切,包括我的命,只要能换回女儿的健康。
那一夜我彻底的失眠了……
女儿就读的是一所重点高中,她是高二文科班学生,从小学习就很优秀,钢琴,素描都过了十级。参加了不少的比赛,也拿了不少的奖,是小有名气的好孩子,好学生。小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可女儿现在的状况怎么能去参加考试?
每天医生查完房,我都会跑到医生办公室去,满心希望能从医生那里听到女儿的病只是误诊,可每次都是再一次的失望。我决定给女儿休学,重读高二,在孩子的健康面前,学业也好,金钱也罢,一切的一切都是零!
我去学校给孩子办理了休学手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等待最后的确诊之外,我每天抱着电脑和手机,疯狂地查阅一切有关T1DM(1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又买了好几本关于糖尿病的书自学,就这样,渡过了女儿住院那漫长的21天。
临近出院的前一天,那是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早晨,护士长亲自送来血糖仪,试纸,胰岛素,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教你们如何测血糖和打针吧,是萌萌自己来,还是妈妈来呢?”护士长的话音刚落,我的心就开始隐隐作痛。护士长看出了我的胆怯,便转身对女儿说,“还是萌萌自己来吧?”其实怎么测血糖和打针,我和孩子,早已经看会了,今天第一次让孩子自己来做。对于新晋糖妈的我来说,仍然是一道难解的心结。
我算是比较前卫的老妈,经常会把女儿戏称为“姐姐”,偶尔还会跟她撒娇。为了让女儿轻松一点,我对女儿说:“姐姐,我们石头剪刀布吧,谁输了谁打针”。女儿勇敢的对我说“不用了,我自己来吧,”随后她便开始有模有样的用酒精擦着自己的中指,擦了一遍又一遍,拿起采血笔酝酿着,却始终没有按下去的意思。
我绷着傻笑的脸,心里有点不知所措的痛。我还没回过神来,就听见啪的一声,女儿按下了采血笔的按钮,我一哆嗦,赶紧给她递过血糖仪去。女儿诡异的笑着:“只闻其声,不见其血”,原来是太紧张,采血针没扎进肉里去。我故意撅着嘴,娇滴滴的对女儿说“姐姐你怎么能这样呢!”
女儿很勇敢,自己又扎了一次。我记得很清楚,女儿自己测的第一次空腹血糖,结果是5.2。我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在肚子上注射胰岛素了,走到这一步,我外表的轻松和伪装忽然就崩溃了——我真的真的不愿意看到,小小的女儿比划着,在自己肚子上寻找着下针的部位。于是,女儿第一次自己注射胰岛素,我做了逃兵。
我躲进了病房里的洗手间,我不要让女儿看见我哭,但是眼中的泪下成了雨,怎么都止不住。相信这世上所有的糖妈,在这一刻都会和我一样——心疼至死,带着满满的无奈和无助。
由于没有家族病史,抱着最后的希望,在女儿出院的第二天,我们便去了北京协和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结果依然是T1DM,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微笑着对医生说,既来之则安之吧。这一次,我选择了接受现实,去勇敢面对。
女儿安慰我:“妈妈,这个病不就是扎针麻烦点儿,少吃点好吃的,这没啥。”是啊,我的心肝宝贝!这没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控糖,如何计算碳水化合物就成了我们生活里的必修课,我和女儿一起摸索各种食物,不同的份量对血糖的影响,尝试找到一些规律。我们也改变了很多的生活习惯,女儿曾经最爱的红烧肉,我们现在改白切肉了,加上各种调味,一样好吃。女儿的加餐零食,也基本上是我自己买了一些烘培的书,学着给她做的各种小点心。
在生活里,当我的孩子遇到了难题,我总是很想伸出手去,帮她解决一切。但是我发现,如果给女儿一些时间和机会,让她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她就会慢慢变得坚强和自信。
我的女儿,或许现在还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虫”,但是我希望她的未来,是一只坚强美丽的蝴蝶。我需要忍受她在蛹里面受苦、挣扎,磨砺自己,最后才能破茧而出,展翅高飞!
作为一位越来越强大的糖妈,我的女儿——要治病,要控糖,要美食,也要和普通人一样健康精彩的生活。为了这种未来,我和我的糖宝度过了“雨季”,开启了充满希望和坚持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