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治疗中,有五架马车: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很多糖友由于认识不足,或者工作太忙、时间不够,常常忽视了规律运动。
其实,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改善身体的代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实用性强而且没有额外的花费,实在是每位糖友战糖的必备利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好这个「战糖利器」呢?
运动前,先分类
不同的糖友,运动的方式和注意事项不一样。
所以,运动前首先要进行初步评估。一般我们把糖友分成两种类别,赶快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吧:
低风险
1型糖尿病
<35岁,且糖尿病病史<15年
没有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
高风险
1型糖尿病
>35岁,且糖尿病病史>15年
2型糖尿病
>35岁,且糖尿病病史>10年
1型或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好;出现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
不同糖友,不同运动方法
低风险糖友
对于低风险糖友,理想运动方式是轻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这种运动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提高心血管功能。
运动中,要注意监测运动强度。心率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这种运动状态是呼吸加快,但是可以说话。
刚开始运动时,运动时间可以只有10~15分钟,等身体适应后逐渐增加至每次至少30分钟。注意在运动前、后各留出5~10分钟,做做肌肉拉伸、进行热身和整理运动。
开始时每周进行至少3次运动,慢慢增加运动次数,到每周5~7次,一周总计运动时间150分钟以上。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自行车、太极拳、游泳等。
高风险糖友
不能擅自进行运动,应到医院进行心血管运动功能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有并发症,怎么运动?
对于患有糖尿病并发症的糖友,运动时需要注意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时也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项。
有视网膜病变
运动强度应为轻至中度,可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太极拳等。
因存在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应避免跳水、有憋气动作的运动。
有糖尿病肾病
运动强度应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可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太极拳等。
避免高强度的运动,防止血压过度升高,引起尿中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
有糖尿病足
运动节奏宜慢、强度要低,可以选择步行。如果出现了足部伤口,应该避免足部负重,可以选择举哑铃等训练。
运动时穿合脚、舒适的运动鞋和袜子,运动前后要检查脚部有无新的损伤。
有心血管疾病
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比如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等。
由于有心血管疾病的糖友,可能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率可能不能有效反映运动强度。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运动耐力测试和心电运动试验,来确定运动中安全的心率范围。
另外,还应避免在很热或很冷的环境中锻炼。
注意预防低血糖
糖友在运动中,要特别注意预防低血糖。
运动前注意携带血糖仪和一些糖果、饼干,糖尿病识别卡,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及时处理。
如果在运动中出现饥饿感、手抖、出虚汗、头晕眼花的情况,怀疑自己发生了低血糖,首先应该立即停止运动,测量血糖。
如果发现血糖<3.9mmol/L,应该吃5~6块饼干,或者嚼1~2颗糖果。如果15分钟后,低血糖症状还是没有缓解,可以再吃一次,直至血糖>5.5mmol/L才能恢复运动。
糖友应该在自己的糖尿病识别卡上注明:
请在我意识不清时,将口袋内的糖果放入我嘴里,立即将我送医抢救。
为了避免发生低血糖,建议糖友们在胰岛素注射和吃饭后1~3小时运动,并且血糖范围应在5.5~13.9mmol/L才能运动。如果运动时间长而费力,应每隔30分钟进食一些点心。
过量运动可能会导致运动后数小时或夜间发生迟发性低血糖,如果睡前血糖<7.0mmol/L,预示可能会发生低血糖,那么睡前要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饼干、馒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