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被称作降糖「神药」,但「神药」也有副作用,不能随随便便用,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注意不到,不仅让疗效大打折扣,而且还容易造成药物的不耐受或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医生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注意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是减少胃肠道初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为500mg/d,成人可用的最大剂量为2550mg/d,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
二甲双胍使用时的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开始时服用500mg/d或<1000mg/d,1-2周后加量至最大有效剂量2000mg/d或最大耐受剂量。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二甲双胍的常用剂型有二甲双胍普通片(或胶囊)、肠溶片(或胶囊)和缓释片(或胶囊)。
(1)普通片剂(或胶囊)
一般一天给药2~3次,最好餐时或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不适。如果采取此种服法,仍出现胃肠道反应,可考虑更换成二甲双胍肠溶或缓释片(或胶囊)。
(2)肠溶片/胶囊
建议饭前0.5h服用,增加其生物利用度的同时较好地覆盖了餐后
血糖高峰期,从而达到有效的降糖作用。与普通片一样,二甲双胍肠溶片/胶囊的给药方法也为每日3次。
(3)缓释片/胶囊
一天一次给药即可达到缓慢释放、平稳降糖的效果,最好在餐时服用缓释剂型,个别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也可早晚餐时分两次服用。
这种剂型的药物每天仅需服用一次或两次,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特别适合上班族和记忆力减退的老年患者。
特别提醒:缓释片如果掰开或嚼碎服用,就破坏了包裹药物的凝胶,缓释片就变成无缓释作用的普通片,因而每日1次的用量,无法控制全天血糖。所以应当整片吞服,不得掰开或嚼碎服用。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需调整剂量
虽然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但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增加剂量的,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群调整用药剂量,并在调整过程注意监测血糖。
(1)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最大剂量。
(2)二甲双胍在患者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3)对于肾功能不好的患者,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用药。
eGFR≥60ml/(min?1.73m2)可安全使用;eGFR在45-60ml/(min?1.73m2)之间谨慎使用;eGFR<45ml/(min?1.73m2)停用。
但ADA糖尿病指南指出,二甲双胍用于eGFR在30~45ml/(min?1.733m2)的患者依然安全,但应减少药物剂量,并停止使用治疗恶心、呕吐及脱水的药物。
(4)与以前主张不同的是,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造影剂后应停用48~72h,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而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前48h应当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48~72h,复查肾功能结果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4.注意选择正确的联合用药方式
糖尿病治疗,联合用药很重要,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合用药方式,以下方法可供我们临床选择:
(1)二甲双胍与磺脲类降糖药联合:
两类药物联合,作用机制互补,具有更全面针对
T2DM病理生理缺陷的特点,是临床最常用的联合方式,注意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可能会提高。
(2)二甲双胍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
可兼顾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但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胃肠不适。
(3)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联合
能更好地降低HbA1c,显著改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抵抗,但要注意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4)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奈类药物
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餐时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
(5)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
是目前最受推崇的联合用药方式之一,胰岛素可补充机体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二甲双胍则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可进一步降低血脂,机制互补使降糖效能提高,胰岛素剂量下降,而降糖疗效更佳,体重增加更少,从而减少相应风险:低血糖风险更小,大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
对于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10岁以下儿童除外),也可予二甲双胍治疗,前提也是没有禁忌证,尤其注意除外1型糖尿病患者易发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状态。
5.注意长期口服二甲双胍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长期应用二甲双胍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型贫血、神经病变及精神障碍。应注意定期做相关血液检查,并且可以口服钙剂、维生素B12片,避免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旦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应立即停服二甲双胍,予以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治疗,改善贫血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