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物吗?
答: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是片剂、胶囊等特殊剂型,常常以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等物质为目的。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降糖功效。即使真正降低了血糖,往往也是因为其中加用了大剂量的降糖药物。因之大家在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查看批准文号和规定标志,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能因某种保健食品在广告中的夸大宣传而期望奇迹发生,并因此停止原先的降糖治疗,从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
2问:跟着感觉走,药物随意用可以吗?
答:有些糖友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然而,许多
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大家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使用、停用或调换药物。
3问:只吃药不复查可不可以?
答: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
消渴丸、优降糖、
达美康等)的效果逐澎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认为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是形同未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的糖友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因此,糖友需定期到医院检查,不能只求开药,不做化验。
4问:饭前、饭后服降糖药都一样,漏服一次也无妨?
答:目前,临床上的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每种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而不能统统饭前或饭后服用。否则,一方面达不到应有的降糖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低血糖的发生。常用的需在饭前服用的药物有磺脲类药物(如美吡达、达美康等)和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需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的药物是a一糖苷酶抑制剂(如
阿卡波糖等);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为克服胃肠道反应可在进餐时或饭后服用;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等)则可酌情选用服用时间。
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一旦经医生拟定后,就应长期坚持,认为降糖药漏服一次、两次没关系的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实在因特殊原因而漏服,也不必过于紧张,更不应想当然地补服或加服,应考虑监测当时的血糖水平,再酌情处理。
5问:是药三分毒,血糖升高拒绝服药可行吗?
答:国内外糖尿病治疗指南均建议,对单纯饮食、运动控制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友,必须加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治疗剂量的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轻微,服用是安全的。况且,人的肝脏和肾脏有着强大的解毒、排毒功能,故不必担心因服用降糖药会损害其实,如果血糖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毒性”会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远远超过降糖药的不良反应,这样就得不偿失。一般糖友在初诊时,医生会对其肝肾功能进行系统检查后,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会根据用药的种类和病情定期检查相关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这样一来,临床上真正因降糖药物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
6问:肾功能不好不能服用降糖药吗?
答: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有其特殊的要求和限制,合理用药十分重要,滥用则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或造成其他伤害,育但并非绝对禁忌。有的药物的,如格列喹酮,其适应症就是2型糖尿病伴有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友;格列奈类降糖药物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友中亦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7问:为了快速降糖,使用超常剂量行不行?
答:不少糖友为了追求快速降低血糖,不惜加大药物用量,殊不知这样很危险。当人体从高血糖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时,会产生众多不适感,并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而且,超剂量用药也增大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人体的损害。所以,糖友在降糖过程中定要严格遵守医嘱。
8问:肠道激素口服药不可以降血糖是吗?
答:人体内有一种肠道激素叫肠促胰岛激素,能够很好的刺激庐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餐后肠道细胞能分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在生理状态下,肽基肽酶-4(DPP-4)可快速降解GLP-1和GIP,使其失去活性,两三分钟就被DPP-4降解了。
目前研发的新型日服降糖药DPP-4抑制剂已应用于临床,可以降血糖。DPP-4抑制剂是一种高效的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可以使内源性GLP-1升高3_4倍,提高Glp的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葡萄糖依赖性地释放胰岛素,长期作用能刺激β细胞增殖、诱导胰岛β细胞新生和抑制β细胞凋亡;并通过葡萄糖依赖模式抑制a细胞分泌胰高糖素,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而且对血脂血压也有好处,可能抑制食欲,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血糖,少有低血糖发生和体重增加的风险,耐受性良好,且每天只需服用1次。作为新型的口服降糖药,DPP-4抑制剂有望为2型糖友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9问:口服降糖药能代替胰岛素治疗对不对?
答:口服降糖药不能代替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友如需要胰岛素治疗时,多半由于出现急、慢性重并发症,或胰岛功能较差,或患有1型糖尿病等,此时必须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若更换为口服降糖药,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同样无法降低血糖水平,基至发生急性并发症,威胁生命。
10问:吃了药就停不了吗?
答:现实中有少部分2型糖尿病朋友尤其是早期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者,可以通过积极、科学的治疗,在一段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在医生的指导和准许下可停止用药。
11问、2型糖尿病可以长期服用一种降糖药吗?
答:口服降糖药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并非可以长期服用一种降糖药,随着病程进展,糖友可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根据降糖药失效的早晚,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以磺脲类降糖药为例,原发性失效是指在确诊为糖尿病后,即使在严格控制饮食和服用最大量的磺脲类降糖药治疗11个月,血糖却始终降不下来,谓之“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是指在服磺脲类降糖药的头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但随着病程的推移,降糖效果越来越差,将药物加大至最大量时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如空腹血糖〉10.0mmol/L.。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5%,病史长达8~10年的2型糖友很可能出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
因此,对于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患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适时与胰岛素联合用药。
12问:青少年糖尿病不能用口服降糖药,对吗?
答:青少年可以发生1型糖尿病,也可以患有2型糖尿病。前者以胰岛素为基础治疗,后者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的各类。目前被批准用于儿童的口服药物有二甲双胍,其他类型口服降糖药一般不用于儿童。18岁以上的青年,假如属于2型糖尿病,用药可以参考成人的标准。
13问:孕妇不能用口服降糖药是不是?
答:很多糖友认为,孕期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理解。目前证明,格列苯脲不通过胎盘,对胎儿几乎没有影响;二甲双胍亦被证实在良好降糖的同时,对
母婴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孕妇可以考虑选择这两类口服降糖药物。但是,轻度的血糖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这样可以使部分孕妇免于使用任何降糖药物。如果效果不理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选择短效、中效胰岛素降糖治疗,而口服药物只适合少数的糖友。
14问、1型糖尿病也可以选择多种降糖药吗?
答:1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完全依赖胰岛素,否则,病情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也就是说,患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维持终身。1型糖友在治疗过程当中是可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配合胰岛素治疗的,目前可配合使用口服降糖药主要是双胍类和a-糖苷酶抑制剂。
15问:血糖偏高,但算不上糖尿病,不需服用降糖药是吗?
答: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是5.6~7.8mmol/L,有的人认为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超过11.1mmol/L,算不上糖尿病(临床上称为糖尿病前期),也不需要服用降糖药。殊不知,只要是高于正常的血糖,体内血糖调控机制已经存在缺陷,可能对微血管壁、周围神经等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另外,血糖偏高还会对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产生毒性,导致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进一步衰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进一步升高,很快变成严重的糖尿病。
所以,一旦发现血糖高于正常值,即使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也应严格调整饮食结构,如血糖值仍不能恢复正常,就要积极进行“干预性治疗”,即服用a-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等,延缓和阻止糖尿病的发生,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干预治疗二段时间后,应复查血糖,如果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则可停服降糖药,观察随访。
糖尿病用药误区总结:
药物治疗有利弊,
正确认识需努力。
有人用药听病友,
遍寻“去根”特效方。
血糖正常就停药,
随意乱加辅助品
进口贵药一定好,
保健食品比药强。
饭前饭后随意服,
偶尔漏吃不碍事。
治疗岂能如儿戏。
“五驾马车需”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