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它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颇受人们喜爱。但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升糖快、热量高、黏度高、难消化、缺乏膳食纤维,吃多了容易导致体重上升、便秘、肠胃不适等症状,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若吃的方法不对,容易导致饭后血糖上升。
糖尿病人吃粽子,需牢记“五原则”
糖尿病患者为保持血糖稳定,吃粽子需牢记以下五个原则:
1.食不过量
一个粽子产生的热量与一碗米饭等同,建议每次最多吃1个,搭配蔬菜一起吃,同时减少其他主食摄入量。避免出现便秘、肠胃不适、饭后高血糖等不适症状。毕竟粽子的主料是粮食,应该把粽子当主食吃。
2.糯米换成杂粮
1)糯米换成红豆、山药、燕麦等杂粮;
2)肉粽用瘦肉、去皮禽肉、鱼虾贝等替代。
3、搭配时蔬趁热吃
1)吃粽子时,搭配时令清淡的蔬菜,餐后吃一些水果,促进肠胃蠕动;
2)凉粽伤脾,热粽养胃,粽子最宜趁热吃。
4.细嚼慢咽
粽子如果大口吃容易噎着,提醒您一定细嚼慢咽,不但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也使得饭后血糖较平稳。
5.天然调味
有些人吃粽子会蘸食甜辣酱、西红柿酱、酱油膏等,因其含钠量高,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如果不使用酱料味道不够好,建议糖尿病人可以使用天然的柠檬汁、蒜头、姜汁等调和提味,这样就能减少钠的摄取量,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