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18次全国学术会议盛大开幕。本次会议以“中国证据、中国指南和中国实践”为主题。开幕式后的全体大会上,中外专家围绕糖尿病研究、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1型糖尿病:中国登记项目帷幕开启
背景:流行病学和疾病控制数据缺乏
CDS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报告,中国目前并无详细的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资料。仅有的数据要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的多国儿童1型糖尿病调查项目(DIAMOND),其中我国<15岁人群1型糖尿病发病率仅约0.59/10万人年。然而近年来,其他国家数据提示1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尤其是15岁以下人群。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这一可管理疾病的现状尚不明确。
行动:顺应需求,开展疾病登记管理
翁教授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将1型糖尿病纳入大病保
障和救助试点范围。中华医学会在这一背景下开展了“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管理”项目,其第一阶段目的是初步推算中国1型糖尿病年发病率和流行特征,建立随访队列,为进一步开展后期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已在10个城市开展调查。目前多个城市已完成回顾性病例登记,共上报9376例病例。
结果:轮廓初现,期待详细数据为疾病管理提供依据
翁教授汇报了研究初步结果。在南京(658例)和沈阳(357例),绝大多数病例来自三级医院(分别占95.9%和96.1%),其中非常驻人口分别为49.8%和33.9%。
通过第一阶段的回顾性登记研究发现,2010-2013年,南京粗发病率为1.01/10万人年,≥15岁人群粗发病率为0.82/10万
人年,<15岁人群粗发病率较DIAMOND研究中约增加了7倍(2.59/10万人年对0.31/10万人年);沈阳(儿科数据尚未录入)粗发病率为0.71/10万人年,≥15岁和<15岁人群分别为0.69/10万人年和0.51/10万人年,而DIAMOND研究中沈阳粗发病率为0.41/10万人年。上述城市中1型糖尿病在成年人群中亦保持一定发病率。翁教授指出,随着统计完善,相关数据还会发生变化,期待进一步结果。
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管理项目有助于了解我国该疾病发病率、分析疾病现状,将为1型糖尿病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型糖尿病:从筛查到管理,全面出击
疾病负担:诊断率低,并发症加重经济负担
CDS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指出,2007-2008年,我国糖尿病诊断率仅40%。其新近完成的NEW2D研究显示,因糖尿病症状就诊被发现者达41%,通过查体、诊疗其他疾病时以及社区筛查发现的为38%、20%和1%。
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聚集人群。纪教授等开展的3B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肥胖者占65%,合并高血
压、糖尿病及同时合并二者的患者达60%、42%和30%。糖尿病与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在纪教授等进行的以心肌梗死、卒中、心脑疾病相关死亡为复合终点的3BE研究中,≥65岁、有心血管疾病史与复合终点风险升高相关,血压<140/80mmHg者风险降低,危险因素综合达标者风险降低33%。
在我国,糖尿病造成的经济负担逐年增加,其在医疗总费用中所占比例已从1993年的1.96%增加至2007年的18.2%,预计2030年将达3600亿元。糖尿病造成的经济负担主要来自并发症治疗,其在糖尿病医疗总花费中所占比例达81.1%。
控制现状:用药方案有变化,但综合达标率仍低
2009-2012年,接受调查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逐年降低趋势,血糖控制非常差者(HbA1c≥9%)明显减
少,但HbA1c7.0%~8.0%者增多;治疗方案发生变化,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者比例降低,起始胰岛素治疗时间提前,确诊糖尿病5年后才起始胰岛素治疗人群的比例自51.41%降至31.65%。
目前我国血糖、血压、血脂综合达标率非常低。3B研究显示,HbA1c<7%、血压<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7.7%、28.4%、36.1%,上述三项均达标者仅占5.6%。治疗方面,糖尿病标准治疗中的核心药物二甲双胍以及他汀、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率也较低。
改进策略:全面管理,兼顾筛查与治疗
针对目前我国糖尿病的诊治现状,纪教授提出了改进策略。针对诊断率低,要提高机会性筛查,有效利用常规查体数据
并通过非创性筛查手段发现更多潜在患者。要提高综合达标率,应改变观念,将糖尿病管理从“血糖中心模式”转变为“综合管理模式”。还要落实指南的标准诊疗,提高推荐药物的使用率,并加强血糖、血脂、血压定期检测,以早期发现需调整治疗者。针对胰岛素起始治疗不及时的情况,纪教授提出要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并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