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病因 > 糖尿病并发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读完这个故事你就懂了!

糖尿病并发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读完这个故事你就懂了!

2017-05-27 来源:茸芝多肽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早期糖尿病为了防止视网膜病变,每年都应检查一次眼底。眼底病变发展到Ⅱ、Ⅲ期时,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你听过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吗?

  青蛙在常温的水里没有一点的危机感,但当它感知到有危机时水温已达到一定的高度,颇高的水温早已把它的神经麻痹,使它无法跳跃离开热水,最后它的生命只能在温度不断上升的热水里被吞噬。

  水煮青蛙的试验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居安思危。

  糖尿病好比“温水煮青蛙”,人比青蛙,高血糖好比慢慢加热的冷水,人在高血糖水平下可能一点感觉也没有,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高血糖会慢慢腐蚀全身微血管,致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想去除糖尿病并发症就难上加难了!

  作为糖尿病病友,均需要考虑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何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有这样一群人

  无视糖尿病的存在

  有些糖友由于对糖尿病知识不足,对于自身的高血糖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他们忽视了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笔者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朋友,空腹血糖经常在10mmol/L以上,餐后血糖在10-20mmol/L之间是常有的事。而这些数据还是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去医院检查才知倒的,平常的状况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由于,糖尿病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慢性侵蚀的,长期高血糖,等于把我们的血管长期浸泡在糖水里,我们的大小血管经过长期浸泡腐蚀,才会出现我们常常谈虎色变的并发症。

  你可知道:腹泻、便秘、心脏病、脑卒中、肾病、下肢疼痛、眼病、皮肤瘙痒、脚部溃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都是糖尿病并发症,有轻有重,重者足以致命!

  由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我的这位朋友除了坚持每天一次运动之外,从不忌口,什么香蕉、苹果等含糖高的水果照吃不误,应酬又多,海鲜类自然没少吃,还常常打麻将熬夜。

  他认为,自己身体一直很好,无非就是血糖高一点,又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应无大碍,抱着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不治疗,也不改变饮食习惯。这与在温水里的青蛙有何区别呢?

  有这样一群人,居安思危

  我们糖友不能贪图安逸而停留驻足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的目光要放远一点,多考虑将来的事情,为将来做准备,预防胜于治疗,别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悔不当初。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重视高血糖的存在,按医嘱用药、随诊,每天坚持规律运动,饮食也变得健康起来,每年定期体检,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并发症及时治疗。

  预防并发症需要定期做体检,良好控制糖尿病可以带病生存五六十年,到八九十岁,依然身体康健。

  关于糖尿病,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莫过于“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才可怕”。诚然,因为高血糖而死亡的例子少之又少,而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的几率却非常高,比如糖尿病眼底病变造成的失明,慢性肾衰竭和心血管病变引起的死亡等。因此,降低糖尿病残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那么,如何打败糖尿病并发症呢?

  第一,需了解并发症筛查的对象

  ● 微血管病变的三大巨头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视网膜静脉扩张、微动脉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以及黄斑水肿等,临床上检查难度并不大,可以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看到明显的病变迹象。

  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糖尿病发生时的年龄与病期有关,确诊年龄越大,10年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越高。另外,肾脏病变患者、高血压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以及妊娠患者和应用口服避孕药者等,也均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原则上,每一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都应该检查眼底。如果患者主述存在视觉症状,必须进行眼底检查。T1DM在最初数周内很难发现视网膜病变,若诊断时<19岁应立即检查,若检查结果正常,则每5年查一次,10年后每年一次;若患者超过20岁而眼底正常,则3年后每年检查一次。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会逐渐发展到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至肾衰竭,往往伴有其他的严重并发症。

  为了防治糖尿病肾病,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应做尿常规分析,查24小时尿白蛋白;有蛋白尿者,每年应至少查1次血尿素氮和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指导治疗。

  3、糖尿病神经病变

  合并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无症状或者有疼痛、感觉缺失、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也容易加重如糖尿病足等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有3种类型:远端对称性神经病变(DSPN)、局灶性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

  ◆ 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有隐匿起病、对称性分布,进行性加重。

  ◆ 局灶性神经病变较为少见,特点为突然发作、非对称性性质和自限性过程,典型的有颅神经病变、躯干神经病变等。

  ◆ 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和生殖泌尿系统等,出现出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便秘和性功能障碍等。

  临床上检查神经病变的方法主要有震动感觉阀值检查、定量音叉检查、局部皮肤凉热感觉检查等。

  ● 隐匿杀手——大血管病变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共存,但是大多数无症状,知晓率和治疗率都很低,死亡率高。因此,建议50岁以上患者进行常规LEAD筛查,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等LEAD发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每年至少筛查1次。

  心血管危险因素主要有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还有蛋白尿、尿酸、脂肪肝、吸烟史、家族史等需要进行评估。

  第二,明确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目标

  了解了筛查的对象之后,需要明确的筛查目标是,每一例患者通过筛查应该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我是否有糖尿病?

  2、我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

  3、我的糖尿病出于什么状态,是否合并其他代谢异常或病变?

  4、我是否已有糖尿病并发症?

  5、我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目前的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做出改变?

  6、我应该多长时间复查一次,又该查些什么呢?

  糖尿病是一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慢性疾病,一些因素甚至互为因果,严重危害健康,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防治。因此,筛查人员遍及糖尿病专科、眼科、肾内科、心脏科和神经内科等临床各个科室,检查的项目也需要各个科室通力合作,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制定最科学的防治方案。

  第三,早预防看“糖化”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与糖化水平密切相关,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显示,以糖化来评价血糖长期控制的好与坏,一旦把糖化从较高水平控制成合理水平时,会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简称“糖化”)是一个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患者近一段时间内(8~12周)的血糖是否达标。经过统计学计算,“糖化”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可以使糖尿病相关风险下降20%,死亡率减少1/5,心梗发生风险减少15%,微血管病变减少30%~40%以及外周血管病变43%。定期做糖化检测很重要,建议每3~6个月测一次,小于6.5%达标,高龄老人应小于7%。

  第四,防控并发症“八爪鱼”

  1) 得了糖尿病,越早控制越好,早期控制比不控制获益大得多。

  2) 初诊患者可以使用胰岛素。与口服药相比,早期用胰岛素,降糖效果更明显。胰岛素是降糖最明确、最快的办法。

  3) 糖尿病可引起心肌炎症和冠心病,患者须定期查心电图。

  4) 如果患者大于40岁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蛋白尿等高危因素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血栓。

  5) 除了血糖要达标,血压和血脂也要达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导致失明。建议患者减少高脂饮食,加强运动。

  6) 早期糖尿病为了防止视网膜病变,每年都应检查一次眼底。眼底病变发展到Ⅱ、Ⅲ期时,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7) 预防肾脏并发症,建议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饮食,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还要保证充足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须经常查尿常规或微量白蛋白尿,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8) 叮嘱患者要爱护双脚,穿舒适透气性好的袜子和宽松的鞋,用流动的水洗脚而不能泡脚,防止霉菌进入裂口造成感染。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