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症,可单独存在,也可相互关联。三高症已成为人类致命的“头号杀手”。在中国人中,与三高症相关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7%。对三高症患者而言,正确的服药时间尤为重要。
一、降血压药物
1
人体血压节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了工作和休息的需要,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血压24小时之内是有一定节律波动的。清晨4~5时血压开始上升,6~8时达到全天最高峰后平稳下降;16~18时再次出现一个小高峰,其后缓慢持续下降,0~2时达低谷并维持到4时~5时。全天呈现“昼高夜低、双峰一谷”的特点。
2
杓型和非杓型血压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的情况,可将血压节律分为二种:①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10%~20%;②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0~10%;③超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降低>20%;④反杓型血压:夜间血压不降低甚至高于白昼水平。
除杓型血压外,其它3种模式均为异常血压节律。血压的杓型节律有益于适应机体活动规律,并保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非杓型血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被认为是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3
杓型高血压服药时间
一般而言,口服降压药物多在服药后30分钟出现,2~3h后作用最强。为有效平稳控制血压,峰前给药降压效果最好。
对杓型高血压患者,如服用一日1 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以晨7 时服药最好;如服用每日2 次的抗高血压药物,则以晨7 时和下午3~6 时为好。
杓型高血压者应用抗高血压药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以避免血压( 舒张压) 于夜间的睡眠中过低导致组织灌注不全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
4
非杓型高血压服药时间
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如服用一日1 次的长效抗高血压药,应晚上8时服药,能明显改善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相反晨7 时服药则使非杓型血压节律有加重的倾向。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到医院做下血压监测,弄清楚自己是杓型血压还是非杓型血压后,再进行个性化用药。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监测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变化情况,防止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
二、他汀类降脂药
1
胆固醇来源和危害
胆固醇来源于体外或体内两条途径,前者靠饮食中摄取,后者主要在肝内合成。若体内的胆固醇过剩,则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产生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腔逐渐变窄或阻塞,引起所供血的组织器官缺血或梗塞。
2
他汀类降脂药服药时间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明星”类降脂药物为他汀类降脂药。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他汀类降脂药可以竞争性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因为肝脏合成胆固醇在夜间2~3时最活跃,所以他汀类降脂药宜临睡前服用。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半衰期较长,一日一次给药,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服用。
3
他汀类与贝特类降脂药合用
他汀类降脂药如与贝特类( 主要是吉非贝齐) 联合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为避免肝酶竞争性相互作用产生肝酶代谢、横纹肌溶解和肌痛等不良反应。应早、晚或间日交替服用。
三、口服降血糖药
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主要与降糖药的类别和就餐时间有关,绝不能一概而论。错误的服药时间,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降血糖的效果,还会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1
促胰岛素分泌剂
本类药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常用的磺酰脲类降糖药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本类药物可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需在餐前20~30分钟内服用。
◆常用的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在口服后30分钟内即出现促胰岛素分泌反应,所以通常在餐前0~15分钟内服用。
2
胰岛素增敏剂
本类药物能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保护胰腺功能。但是,在某些患者中有导致或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险。
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吡格列酮、过格列酮。本类药物单独应用时不发生低血糖反应,服药与进食无关。
3
二甲双胍不仅可降血糖,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使体重减轻,延长生命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0.5g/次,2~3次/日,日剂量:1~1.5g,最大2g;进食时或餐后服。
◆二甲双胍缓释片 :开始用量通常为每日一次,一次0.5g,晚餐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如果每日一次,每次2g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可改为每日2次,每次1g,进食时或餐后服。
4
α-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本类药物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抑制双糖转化为单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生成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需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第一口主食咀嚼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