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误区 > 监测篇 | 95%的人都错了,5大监测误区需警惕!

监测篇 | 95%的人都错了,5大监测误区需警惕!

2017-04-16 来源:掌控糖尿病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据调查,在咱们国家糖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如果只测空腹血糖会造成六成“糖人”漏诊。而且忽略餐后高血糖也会带来很多危害,如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今天,盘点临床上最常犯的5个血糖监测误区,看看您中招了吗?

  误区一

  自我监测“跟着感觉走”

  有些糖友自测血糖常常“跟着感觉走”,有症状就测,没有症状就不当回事,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就好比,温水煮青蛙,当血糖小幅度升高时往往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但长期如此,同样会引发并发症。

  贴士:每天测几次血糖?什么时候测?应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而定:

  ①血糖稳定的糖友,可1周测定1~2天,每天测2~4个时间点;每隔2~3周测一次全天血糖谱(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必要时还要加测半夜3点的血糖)。

  ②血糖不稳定的糖友,如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新诊断糖尿病的、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发烧感冒感染住院的、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出现这些情况的糖友需要加强血糖监测,每天监测4~7次血糖。

  ③另外,在运动前后、驾车外出前、增加新食物时、情绪波动或自我感觉不适时,也应及时监测血糖。

  误区二

  血糖高了、低了,自己加、减药物

  血糖仪测得的结果仅仅是某一次的即时血糖值,饮食、运动、药物、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血糖值的波动。

  所以,仅仅因为一次监测结果就自行增减药物,或自我感觉良好就擅自减药甚至停药,不仅会影响血糖稳定,严重时还可能诱发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贴士:调药这种专业的事,还是交给医生来处理。不过,只有充分了解您的血糖控制情况,医生才能准确地调整用药剂量、改变药物种类。

  因此,您除了要进行血糖监测,更要做好记录。

  提醒,您可以在掌控糖尿病APP上简单设置,绑定正在使用的血糖仪,您一测血糖,手机便会自动收到血糖值,还能自动形成表格及不同阶段的血糖曲线,这样就不仅可以抛弃繁琐的纸笔记录,就诊时手机打开给医生一看,医生能非常快速掌握您的血糖情况,为您准确制定合理的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三

  糖尿病病情监测=血糖监测?

  很多糖友误把糖尿病病情监测和血糖监测划等号,认为只要血糖达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糖尿病病情监测除了血糖这一指标,还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尿糖、眼功能、肝肾功能、体重、腰围等指标的监测和评估。

  贴士:只看血糖这一项指标是不全面的,建议糖友定期进行全面体检,例如,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至少做1次心脏检查、每半年进行1次血脂检查和眼底检查等。

  对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进而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误区四

  运动前不测血糖

  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但很多糖友却忽略了运动前的血糖监测。

  实际上,血糖偏高或偏低都不宜运动,血糖偏低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而血糖过高则可能诱发如酮症酸中毒之类的急症。

  因此,运动前需要监测血糖,以便知道能否进行运动。

  贴士:

  ①血糖值高于16.7mmol/L时不宜运动,低于5.6mmol/L时应加餐,同时注意多饮水;

  ②运动期间如果感觉不适也应及时测血糖,以判断是否发生低血糖;

  ③运动后也应监测血糖,来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是否恰当。

  误区五

  只测空腹,不测餐后

  大多数人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空腹血糖达标,就代表血糖正常,或没有糖尿病。

  据调查,在咱们国家糖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如果只测空腹血糖会造成六成“糖人”漏诊。而且忽略餐后高血糖也会带来很多危害,如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贴士: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对于新糖友来说,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对处于病情发展期的糖友来说,严格控制餐后血糖还有益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因此,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血糖监测的时间,既要监测空腹血糖,更要监测餐后血糖。

  正确的血糖监测,是管理好血糖的开始。赶紧收藏吧,别再让这些监测误区,成为您控糖路上的“绊脚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