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科研成果 > 【ADA2015】美国大会上的中国糖尿病管理“经”(一)

【ADA2015】美国大会上的中国糖尿病管理“经”(一)

摘要:目前已知基因突变能解释50%~60%此类患者的病因,并可基于分子遗传学诊断给予个体化治疗,是基因组学向临床医学成功转化的范例。

  北京协和医院的于淼教授在题为“单基因血糖异常的综合管理和个性化医疗”的报告中介绍,单基因糖代谢异常疾病包括:新生儿糖尿病(NDM)、先天性胰岛素过多症(CHI)、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糖尿病(MIDD)以及某些遗传综合征。这类疾病少见,但对患者及其家族危害大,属疑难疾病,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患者常不能得到正确诊治。

  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这类疾病是由与胰岛β细胞产生、分化和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等过程有关的单基因突变所导致。目前已知基因突变能解释50%~60%此类患者的病因,并可基于分子遗传学诊断给予个体化治疗,是基因组学向临床医学成功转化的范例。建立这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平台并据此给予个体化治疗,对临床诊治、预后判断和亲属遗传咨询均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床诊治基础上,进一步探寻此类疾病的新致病基因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还有益于加深对胰岛素分泌的分子调控网络和葡萄糖代谢调控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为与胰腺功能和葡萄糖代谢有关的疾病提供新的诊治靶点和策略,具有深远的理论研究价值。

  我们一直致力于单基因糖代谢异常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在近10年来开展了以下工作:①建立包括内分泌科、儿科、临床遗传学、放射科、心理医学科、神经科等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团队;②建立此类疾病的电子登记系统和生物标本库;③在多学科协作平台基础上,已完善“临床系统评估→实验室基因组学检测及功能分析→临床个体化诊治”的路径;对疑诊病例进行临床诊断、给予治疗方案并长期随访评价疗效和安全性;④近年来应用二代靶向测序技术,已建立覆盖全部已知致病基因的高通量检测平台,对该类疾病进行快速且全面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分型,显著提高了向临床诊治转化的效率;⑤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探索新致病基因并进行功能鉴定,进而补充和完善诊治路径。

  同时,通过各种学术交流和患者夏令营等活动,积极倡导对该类疾病的关注,深化医生和患者对其的认识。令人欣喜的是,2013年8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启动了“全国单基因糖尿病登记及分子遗传学研究项目”。协作组由30多家医院组成基本网络,向全国开放。基于这样的协作平台,相信我国该类疾病的诊治和研究水平会取得更大进步。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