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2型 > CDS2016精彩回顾 | 精准医学与糖尿病

CDS2016精彩回顾 | 精准医学与糖尿病

摘要:目前对于T2DM诊断及分类仍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质指数(BMI)及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分型模式过于粗放,不够精准,究其原因之一在于T2DM缺乏相应的分子分型技术,病因诊断不够精确。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病因复杂、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约有超过1亿成人患病,但已被临床诊断的仅占40%,血糖控制达标率仅为47%,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多组织脏器损伤,导致卒中、失明、心肌梗死、肾衰、截肢等严重后果。受累人数多,早期防控难,诊疗效果不佳,长期严重危害是我国T2DM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于T2DM诊断及分类仍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质指数(BMI)及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分型模式过于粗放,不够精准,究其原因之一在于T2DM缺乏相应的分子分型技术,病因诊断不够精确,因此极大地阻碍了糖尿病的早期防控和精准诊疗。

  我们针对中国人T2DM的特点开展了系列遗传学研究,前期验证研究发现影响欧裔人群T2DM发生的易感基因,仅30%在中国人群中具有效应,随后我们通过全基因组家系连锁分析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研究,发现了PAX4等10个中国及东亚人群T2DM新易感基因,可增加疾病发生风险达8%~17%。但以上研究均基于横断面人群,所发现的关联位点是否能用于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尚未可知,由此我们基于前期的遗传学发现,构建了由41个与中国人T2DM发生相关的易感位点组成的遗传模型,并在9年随访队列研究中评估该模型对于T2DM的预测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遗传风险的增加,T2DM发生风险显著增加,胰岛β细胞代偿功能显著下降。该模型以中国人群遗传数据为基石,经横断面人群及前瞻队列的验证和评估,可为T2DM的早期预警防控提供依据。

  此外,针对T2DM患者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问题,课题组建立了新诊断T2DM患者使用单个降糖药物治疗并随访的队列,并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PAX4等系列影响瑞格列奈及罗格列酮降糖疗效的遗传标记,并构建了可用于预测瑞格列奈(由25个遗传位点组成)及罗格列酮(由27个遗传位点组成)降糖疗效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纳入模型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的增加,药物治疗后空腹血糖、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同时治疗有效率显著上升。该模型可以为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医学的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将以遗传学数据为基石,通过整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大数据,全方位深层次地解析T2DM病理生理学机制;通过多维组学信息创建T2DM分子分型框架,构建疾病早期预警及个体化治疗的模型,继续推动T2DM精准医学的发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