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已达3.87亿,预计2035年将上升至5.92亿人次,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日前,于浙江上虞召开的第七届“肥胖与糖尿病论坛”详细剖析了我国糖尿病的防治现状与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会上关于OAD失效后2型糖尿病(T2DM)用药选择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七届“肥胖与糖尿病论坛”
一、我国T2DM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堪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题为《中国T2DM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及对策》的报告中指出,在ORBIT的研究中提示,我国T2DM起始胰岛素治疗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⑴严重滞后目前我国T2DM起始胰岛素治疗晚,半数以上的患者在起始使用胰岛素时HbA1c已>9%,三分之一的患者已合并至少一种并发症;
⑵起始胰岛素治疗后,剂量调整不充分在六个月的随访期内,胰岛素剂量仅有0.03U/kg的涨幅,且40%的患者从未进行剂量调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
基于此种现状,纪教授给出的建议是,除了严格参照指南给出的建议进行用药外,还需做到血糖水平与HbA1c的早期监测,最好以患者自我调整基础胰岛素剂量代替医生调整,并给予患者相应的预期,以防患者出现心理上的胰岛素抵抗。
我国T2DM起始胰岛素时,HbA1c水平较高、病程较长
二、胰岛素治疗已经“out”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胰岛素是迄今最强的降糖药物。来自东南大学医学院的孙子林教授指出,在BMI正常乃至轻微偏高的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的收效利大于弊,胰岛素仍是OAD控制不达标时公认最有效的选择。此外,孙教授推荐在以下两种情况时优先使用胰岛素:
东南大学医学院孙子林教授
⑴大剂量的OADs治疗后仍HbA1c>7%时,应启用胰岛素治疗;
⑵新诊断T2DM患者HbA1c大于9%时,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其原因在于:在单个OAD失效时即起始胰岛素治疗,更有助于患者的血糖达标;基线空腹血糖(FPG)越低,起始胰岛素治疗后的FPG达标率越高;基线糖尿病病程越短,起始胰岛素治疗后HbA1cFPG达标率越高,低血糖风险越小。
不过,胰岛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会带来如下副作用:
⑴低血糖在2016最新AACE/ACE的指南中指出,胰岛素治疗低血糖风险高,为中至重度;
⑵体重增加在UKPDS10年的随访中,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体重平均增加4.0kg;
⑶心血管风险在2015年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的10422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中,结果显示胰岛素治疗会显著增高心血管事件(P<0.05)及全因死亡风险(P<0.001)。
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是注射用降糖药物的新选择
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本次会议的主席邹大进教授指出,与传统的胰岛素相比,GLP-1RA具有一定的优势。它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的机制,在拥有与胰岛素相近的降糖效果之外,有着较低的心血管风险,并且能在有效降低体重的同时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可用于长期治疗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甚至可用于β细胞功能的改善。
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本次会议的主席邹大进教授
但时至今日,关于GLP-1RA副作用的争论仍从未停歇,加之其价格不菲的客观原因,GLP-1RA仍不作为降糖药物的首选。
当然,T2DM的管理应着眼于预后,须涵盖除血糖之外风险因素的控制,兼顾心血管风险、体重、体脂、β细胞功能等方面。GLP-1RA与基础胰岛素联用具有互补作用,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小编认为:在选择用药方面应综合考虑此二者的利弊,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