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糖尿病患者2-3个月验一次血糖就可以了
血糖是提供人体工作劳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随时变化的,饮食结构的改变就可直接影响血糖的高低。人体血糖的调节受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人的情绪变化、睡眠质量、生活习惯改变都可以影响血糖。生活规律时应该至少1个月化验1次血糖。血糖不稳定时,每周测手指血糖3-5次,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2:只要空腹血糖控制好就可以了
空腹血糖只是代表一个时点的基础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值与上次进餐的食物种类有关。一次空腹血糖高并不代表糖尿病控制得不好。影响人体血糖的主要因素是进食,所以餐后血糖值才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主要指标。餐后血糖受饮食量和成分的影响波动明显,其危害比空腹高血糖更严重,可以加重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几率。患者通过增加餐后血糖的检测频率,能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避免血糖大幅度波动。
误区3:验餐后血糖就必须吃馒头(糖耐量试验)才准确
糖耐量试验是用于怀疑糖尿病(血糖超过正常但不到糖尿病标准)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使用、或者确诊糖尿病患者检验胰岛素释放功能时做的。验餐后血糖是在明确诊断糖尿病之后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的。验餐后血糖必须在正常进餐,也就是正常进食各类食物、并按时服药的状态下采血化验,以检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每日进食三餐后的血糖控制好坏。
误区4:糖尿病验餐后血糖重要,就不用验空腹血糖了
空腹血糖代表基础血糖水平,也是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只有把一天中的空腹血糖这个基线值控制好,才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在验空腹血糖的同时,可以化验血脂、肝、肾功能,既能监测糖尿病本身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也可以监测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药物以及降脂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误区5:监测尿糖更方便,不必再测血糖
受尿量和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检测尿糖的缺点是不能准确的反应血糖的高低。老年人及一些肾功能下降者,其血糖高时,可能出现尿糖正常或不高的假阴性结果。有的人尿糖高而血糖不高(肾糖阈值下降),也就是出现假阳性结果。尿糖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非即时血糖水平,无法发现低血糖。
误区6: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指标,只化验血糖就可以了
糖尿病虽然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但是全身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高血糖的同时还要保证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密切监测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的变化,才能避免各种并发症,减少慢性并发症的致残率。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发现,在预防心脑血管病变发生时,降低血压、血脂所获得的益处比降糖治疗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