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
1.气阴亏虚:
气阴亏虚则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则乘虚入足;阴虚则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2.瘀血阻络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运受阻、血脉瘀滞、瘀血阻络,故出现面紫胸闷,患足疼痛等瘀血之症,瘀血日久则化热,湿热搏结,化腐成脓。
3.外感湿热
消渴日久则脾肾俱虚,脾气虚弱,水湿运化失常,湿邪浸淫,湿壅日久。
4.化热成毒
脾肾虚弱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乘虚入侵,蕴结日久,腐蚀筋肉,终成足部坏疽。
内治法
针对糖尿病足病情复杂、症状差异较大的特点,充分发挥中医药证论治的特色,采用的方法有清热利湿、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等,对糖尿病足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糖尿病足中医诊疗标准》推荐如下治疗方案: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
【主症】患肢麻木、疼痛,状如针刺,夜间尤甚,痛有定处,足部皮肤暗红或见紫斑,或间歇性跛行;或患足肉芽生长缓慢,四周组织红肿已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趺阳脉弱或消失,局部皮温凉。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赤芍、枳壳、地龙、川牛膝、黄芪。
【加减】足部皮肤暗红,患肢皮肤发凉,加桂枝、细辛、延胡索;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瘀重加全蝎、水蛭。
2、湿热毒盛证
【主症】患足局部漫肿、灼热、皮色潮红或紫红,触之患足皮温高或有皮下积液、有波动感,切开可溢出大量污秽臭味脓液,周边呈实性漫肿,病变迅速,严重时可累及全足及小腿,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滑数。趺阳脉可触及或减弱,局部皮温偏高。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药】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金银花、玄参、当归、牛膝、黄柏、茵陈、栀子、半边莲、连翘、紫花地丁、桔梗。
【加减】热甚加蒲公英、冬青、虎杖,湿重加车前子、泽泻、薏苡仁,肢痛加白芍、木瓜、海桐皮。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
【主症】神疲乏力,面色苍黄,气短懒言,口渴欲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无力。患肢麻木、疼痛明显,夜间尤甚,足部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红肿,间歇性跛行,或见疮口脓汁清稀较多,或足创面腐肉已清,肉芽生长缓慢,经久不愈,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治法】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方药】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二妙散(《丹溪心法》)加减生黄芪、当归、党参、土茯苓、贝母、黄柏、薏苡仁、天花粉、皂角刺。
【加减】湿热明显加用牛膝、苍术;肢麻重加赤芍、桃仁、丹参、地龙活血通络;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
【主症】腰膝酸痛,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口唇舌暗,或紫暗有瘀斑,舌瘦苔腻,脉沉弦。局部见病变已伤及骨质、筋脉。溃口色暗,肉色暗红,久不收口。
【治法】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三七粉、鹿角片、地龙、穿山甲、枳壳。
【加减】若口干、胁肋隐痛不适,加生地、白芍、沙参;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者,加用怀牛膝、女贞子、墨旱莲。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
【主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耳鸣耳聋,大便溏,肌瘦乏力,肌肤甲错,舌淡暗,脉沉迟无力或细涩。局部见足发凉,皮温下降,皮肤苍白或紫暗,冷痛,间歇性跛行或剧痛,夜间尤甚,严重者趾端干黑,逐渐扩大,溃口色暗,久不收口,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治法】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方药】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黄精、枸杞、三七粉(冲)、水蛭粉(冲)、桂枝、制附子、地龙、穿山甲。
【加减】肢端不温,冷痛明显,加制川乌、制草乌、木瓜;乏力明显,重用黄芪;大便干结不通,加肉苁蓉、火麻仁。
外敷药
1.湿热毒盛:疮面糜烂,有脓腔,秽臭难闻,肉腐筋烂,多为早期(炎症坏死期),宜祛腐为主,方选九一丹等。
2.正邪分争:疮面分泌物少,异味轻,肉芽渐红,多为中期(肉芽增生期),宜祛腐生肌为主,方选红油膏等。
3.毒去正胜:疮面干净,肉芽嫩红,多为后期(疤痕长皮期),宜生肌长皮为主,方选生肌玉红膏等。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时,采用辨证论治及分期论治的原则,采取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及病情发展的阶段,从总体出发,因人制宜,全面地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