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治疗 > 中医治疗 > 中医降糖之针灸篇

中医降糖之针灸篇

2017-02-18 来源:文糖医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穴位。

  针灸治疗糖尿病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备急千金药方》中就提出针灸治疗本病的观点。《针灸甲乙经》中首先记载了消渴病的针刺选穴,《针灸甲乙经·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云:“消渴身热,面目赤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腕骨主之。消瘅善喘,气走喉咽而不能言,大便难,唾血,口中热,唾如胶,太溪主之。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足三里主之”。《千金要方》将《甲乙经》中的循5经取穴扩大到循8经取穴,并对奇穴作了补充。孙氏最早提出的“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佳”,主张糖尿病宜早期治疗,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众多针灸专著,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有不少新的补充,尤其是《中华针灸学》对针灸用穴补充至82个,针疗方法有耳针、穴位注射、刺激神经干疗法、穴位埋线、梅花针加捏脊综合疗法等。

  常用的穴位筛选

  针灸治疗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所选的腧穴,穴位的筛选应用,自古以来是针灸治疗的关键。《中华医典》收集的针灸推拿类50本古籍中,记载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条文225条,共计用穴49个,出现最多的是承浆、然谷、水沟(人中)。其中单穴处方用穴24个,出现最多的是然谷、太溪、水沟(人中);对穴处方用穴10个,出现最多的是行间+涌泉;多穴处方用穴38个,出现最多的是:金津+玉液+承浆+海泉+人中+廉泉+气海+肾俞及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

  《千金方》载消渴取穴:“曲泉、阴谷、阴陵泉、复溜,凡此诸穴小行最佳,不损阳气”,“消渴咽喉干,又灸足太阳五十壮”,又“消渴小便数,又灸背上脾俞下四十,肾俞两处”,可见古代治疗糖尿病常取肝脾肾及任督二脉的腧穴。

  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穴位。李丽霞等认为2型糖尿病(T2DM)与脾、肾关系最密切,湿重、津亏、燥热、瘀血是其病理基础。针对该病因病机采用电针治疗T2DM36例,以补益脾肾,祛湿生津为治则,取胃下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和中脘、关元、足三里、涌泉两组穴交替使用,有效率为94.4%。邵敏等采用自制膏药敷贴于T2DM患者肾俞、脾俞、气海处,3日1次,观察了穴位敷贴加常规降糖药对T2DM紊乱的脂类代谢的影响,发现穴位敷贴组治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改善(P<0.01)。

  现代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常用的体穴分为三大类,一是背俞穴,常用的有胰俞穴、肺俞、脾俞、肝俞、膈俞、胆俞、肾俞;二是腹部募穴,常用的有中脘、关元等;三是四肢穴位常有曲池、三阴交、阳陵泉等,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相关配穴及加减。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实验表明,针灸有很好的调节动物空腹及餐后血糖的作用,且呈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与下列因素有关:

  1对胰岛β细胞的调整作用

  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良性作用,可使针灸前血中胰岛素水平高的,针灸后下降;针灸前水平低的,针灸后胰岛素分泌增加。针刺既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又可降低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可逆转胰岛β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异常,提示针刺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2提高胰岛素受体数

  研究表明,针刺可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和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提示针刺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与提高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有关。实验发现针灸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cGMP,而降低cAMP水平,而这二者是细胞内的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调节和控制细胞对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血糖调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改善中枢功能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神经元兴奋性比正常大鼠低,针刺可提高室旁核(PV)神经元兴奋性;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元兴奋性比正常大鼠高,针刺后LHA神经元兴奋性增降低;许多研究证实,针刺能良好地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使机体调节血糖的网络趋于完善。针灸降低高血糖的一个重要可能机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可能的一个主要通路如下:针灸-中枢神经系统(CNS)中血糖调节网络-迷走神经-胰岛,从而对血糖的调控趋于精确化。但其中机制目前研究甚少,但可以预见,这是一个迄待探索的宝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