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常识 > 误区 > 10个糖尿病,6个不知道自己已患病!

10个糖尿病,6个不知道自己已患病!

2017-02-11 来源:快舒尔无针注射器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母义明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对胰岛素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担心打了胰岛素以后病情加重,可能会像毒品一样成瘾。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患者人数居全球之首,达到1.14亿。但这个数字还远远是冰山一角,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透露,中国的糖尿病诊断率只有40%,60%得了糖尿病的人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也从来没去看过医生。等这些人被发现有糖尿病的时候,已经是比较晚的阶段,那时再开始治疗收益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误区:没症状就不用治疗

  专家:早治疗才能早获益

  有些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不适症状,就认为没必要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从治疗效率的角度来说,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早获益的早期治疗是提升糖尿病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介绍,北大医院赵明辉教授曾通过全国医院信息分析肾病患病原因时发现,如今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已经超过急性感染或自身免疫性肾病的发病率,成为了肾病的首要病因。而且这些糖尿病肾病再发现时往往已经不可逆转,甚至过不了多久患者就需要进行透析治疗。

  想要控制这种糖尿病并发症像坐上过山车一样飞速前进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早期治疗”。在糖尿病的早期如果进行比较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病风险可以明显地下降,到了晚期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心脑血管的风险和死亡的风险也会降低。

  “早治与晚治的结果大相径庭,血糖增高一段时间后,会在细胞里产生一种不良的代谢剂效应,会延后四到五年的时间。换言之,就是血糖高了一年以后再接受治疗,医生可能要通过四到五年的时间来消除这一不良影响。”纪立农教授说。

  误区:吃药有副作用,不如自己生活干预

  专家:吃药获益远大于药物副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说:“老百姓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吃药不好,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对西药有一种排斥感,很多患者第一会选择中药,第二认为是药三分毒。很多人说我不吃药,要靠自己生活上的努力降血糖,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可是我们经常遇到患者自己努力3到5年,结果血糖始终没有下来,还引发了并发症。”

  母义明教授指出,现在我们使用的药物本身降血糖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包括血糖的控制、并发症的预防,盲目相信某类药物治疗效果好或认为单纯的调整饮食就能治疗糖尿病只会延误患者的有效治疗。

  “教育就是治疗。”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的话来说:“只有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的科学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真正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和治疗效果。”郭晓蕙教授表示,有患者认为营养品可以替代药物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而其所产生的作用甚至不如安慰剂,随意停药是很危险的。

  误区:口服药比胰岛素好

  专家:药物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母义明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对胰岛素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担心打了胰岛素以后病情加重,可能会像毒品一样成瘾。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如果不产生胰岛素,又不打胰岛素能活吗?”母义明教授说,“药物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像我们穿的鞋一样,大小合脚是最重要的,漂不漂亮是其次。记住,医生选什么药一定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合理的就是好的,不合理的再贵也不好。”

  相关阅读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日趋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国家每年为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支付达近2000亿元,占基本医保的20%。这不仅对于患者本人、对于医疗资源的供给、甚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

  如何在糖尿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教育各个阶段,整合优化政府、医院、药企、社会各方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有效减轻患者与社会的负担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纪立农教授、母义明教授、郭晓蕙教授等专家认为:要让这个价值链有效运转起来,加强患教、促进早期治疗和深入基层是当下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议题。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