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失效的原因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中的磺脲类药物,此类药物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目前认为: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磺脲类药物对胰岛β-细胞的过度刺激,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是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
其次,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明显,由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因而使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疗效大打折扣,治疗应首选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
第三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不注意饮食控制,缺乏体育运动,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处在应激情况,或同时应用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等。
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类型
原发性失效
当单纯饮食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而需选用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时,如果这种口服降糖药的剂量已经加大到最大剂量并持续用药2~4周血糖仍不能有效控制,称为原发性失效。口服降糖药的原发性失效的发生率约为百分之几。有时是因毒副作用较重,病人不能忍受而不能使用。
继发性失效
口服降糖药一段时间内能有效控制血糖,其后出现血糖上升,即便将剂量加到最大量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称为继发性失效。此时要仔细检查是否有下列情况:饮食管理未能认真执行,服药时间错误,未能坚持服药或服药的剂量不对,所服药物已过有效期或潮解,同时服用其他影响口服降糖药效果的药物或出现应激情况如感染,生其他疾病等,如果有上述情况,就应在去除影响因素后继续观察2~4周才能确定是否为继发性失效。
磺脲类降糖药的降糖作用主要是增加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胰岛β细胞仍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的病人,在单纯饮食控制不能有效地降低血糖时使用。部分病人开始时降糖效果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疗效越来越差,这是磺脲类降糖药继发失效。继发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β细胞分泌胰岛素,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磺脲类降糖药在足量使用情况下,空腹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高于14毫摩尔/升,则需要变更治疗。
一线降糖药失效后的
应对方法
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
二线口服降糖药物
吡格列酮主要通过改善人体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在一线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血糖不达标,怀疑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可加用本药。吡格列酮是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
常用的吡格列酮规格为15毫克(mg)一片。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每天15~30mg,每日1次,早饭前或早饭后服用。另外,医生会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和症状可适当调整,但最大限量为45mg。
吡格列酮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吡格列酮的常见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吡格列酮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有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不应用于孕妇或可能妊娠者,哺乳期女性也应避免使用。如果没有办法不得不用药时,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吡格列酮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所以心脏疾病患者需要谨慎使用,一般而言都需要经过医生评估后才可使用。
有报道称,在女性中发生浮肿不良反应的比较多,因而女性用药时更要留意是否发生浮肿,可以从每日1次15mg开始。剂量从每日30mg增量至45mg后,可见发生浮肿的病例更常见,因而增量至45mg时,应留意是否发生浮肿。
老年人通常生理机能减退,因而应该从每日1次15mg开始服药。
吡格列酮的使用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当然医生在开处方时会考虑,因此请严格依从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