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类型 > 2型 >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及改善方法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的发病机制及改善方法

2016-11-04 来源:糖尿病好医生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炎性因子(如CRP、TNF-α和IL-6等)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提机体对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通常指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IR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伴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在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多种代谢疾病中亦可存在。IR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外周组织(肌肉、脂肪)和肝脏,在前者可表现为胰岛素促进骨骼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并加以利用或储存的能力减弱,在后者则表现为胰岛素抑制肝糖输出的能力下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中约有25%的个体患有IR,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IR患病率超过80%。多年来,诸多学者围绕IR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开展了多层面、多方位的研究,以揭示其与糖尿病的关系,并已从中发现了更多、更为有效的治疗靶点,为日趋增多的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中心性肥胖与IR

  肥胖和T2DM的关系十分密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存在一个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即IR。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中国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上海20岁以上自然人群中约1/3为超重,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疾病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达1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测定690名中国人腹内脂肪,结果显示,在BMI≥30kg/m2的成年人群中,86%已有内脏型肥胖(内脏脂肪面积≥2500px2),在BMI为25~30kg/m2的人群中,53%有内脏型肥胖,在BMI为18.5~25kg/m2的正常人群中,14%为内脏型肥胖。中国人内脏脂肪面积达1500px2时,20%的人伴有糖尿病、30%的人伴有高血压、50%的人可出现血脂异常,内脏脂肪面积达2000px2时,代谢综合征的伴发率已达20%,提示中心性肥胖与常见代谢病发病有密切联系。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胰岛素敏感性时发现,较之非肥胖者,肥胖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50%,而内脏脂肪增加是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主要因素之一。中心性肥胖是导致IR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由于腹腔内脂肪聚积,使体内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强,脂肪分解增多,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后,导致肝糖输出增加,同时肝糖利用被抑制,形成中央型IR。此外,体循环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可通过Randle葡萄糖-脂肪酸循环,抑制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产生周围型IR。

  改善IR的方法

  改善IR的方法主要包括减轻体重和药物干预。

  一、减轻体重

  减轻体重是改善IR的重要途径。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从而减轻体重。饮食控制的患者在体重减轻之前即可明显改善IR,临床上常表现为血糖控制良好或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等。此外,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增强脂肪酸氧化作用。Kishimoto等在非肥胖的日本T2DM患者中进行短期、低强度体育锻炼并配合医院饮食,发现IR得到了改善,且血浆三酰甘油(TG)和血糖水平也下降。

  二、药物干预

  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主要通过促进周围组织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加强葡萄糖氧化磷酸化,提高酪氨酸激酶和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促进GLUT-4的表达,在受体水平提高外周和肝脏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改善IR。此外服用二甲双胍通常伴有体重下降,亦有利于IR的逆转。

  2.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TZDs是PPARγ的选择性激动剂,与维甲酸类受体X(RXR)、PPARγ等药物结合后,释放出阻遏物并结合到靶基因启动子上的PPARγ反应元件(PPRE),从而使靶基因活化,调控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糖脂代谢有关的靶基因的转录。TZDs药物通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蛋白激酶B(Akt/PKB)途径增强PI3K的活性,促进GLUT-4向细胞膜转位,增加脂肪、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周围型IR;刺激肝脏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增强肝脏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中央型(肝脏)IR。TZDs药物可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血脂水平,达到改善IR的目的。此外,此类药物尚可改善体脂分布,使腹内脂肪减少,从而减轻了代谢异常及脂肪细胞因子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主要作用于RAS途径,能降低血压、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降低循环中炎性因子的水平。ACEI和ARB均可在IRS-1和PI3K水平上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信号系统和胰岛素受体信号系统交互作用,从而提高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此外,ACEI和ARB还可增强PPARγ的活性、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的输出和利用及促进脂肪细胞分化。这提示在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中,选用这2类药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潜在作用,对血糖控制更为有利。

  此外,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炎性因子(如CRP、TNF-α和IL-6等)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并提机体对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尽管人们已从多个层面揭示了IR与糖尿病千丝万缕的相关性,但对其在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意义的了解仍然粗浅,还有待于更多研究者参与更多细致和深入的工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