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之友通讯员:纪中文
我今年37岁,在2014年底的体检中查出糖尿病,确诊时空腹血糖高达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1%。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两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后我只服一片捷诺维,配合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控制良好。最近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其他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并发症。
在这几年的治疗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血糖监测。如果监测跟不上,糖尿病病友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就是盲人摸象。虽然人人都会测血糖,但有些知识,你未必清楚。
不监测,血糖容易高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需要监测,监测血糖可以指导饮食、运动,当我们的饮食和运动稳定之后,通过监测也可以知道我们当前的药物用量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有了血糖数据,医生也更容易根据我们的血糖数据确定或更改治疗方案。
糖尿病是个性化非常强的疾病,而监测是获得自己个性化数据最好的方式。不同的人做相同的运动效果还是不一样,没有一个模式能匹配每个人,因此每位“糖友”必须通过监测血糖来摸索自己的规律,切勿仿效别人的方案。
去年有段时间我觉得血糖控制得不错,空腹只有5.0mmol/L左右,就放松了监测。结果血糖明显升高。所以“糖友”不要节省试纸钱,要定时监测血糖,把测血糖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养成习惯,形成生活规律后就容易坚持下来,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容易忘记。通过监测掌握适合自己的饮食规律,可以受用一辈子。
不以血糖高低论喜悲
“糖友”应注意不要因为监测结果影响心情。监测血糖是我们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态度,也是对疾病的一种态度,因为坚持检测,我们的血糖便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坚持检测我们就可以远离并发症,切莫因为偶尔的血糖高而导致心情不好,那就得不偿失了。我们知道,偶尔血糖升高几十分钟、几个小时不会引起并发症。
以我为例,确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12.0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0%。这个数据意味着,1天24小时的平均血糖值是12.0~13.0mmol/L。如果我当时没有发现糖尿病,长期这样高,肯定会招来并发症。监测可能发现血糖一时升高,而不监测可能就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血糖高,那样危害更大。
监测是为了掌握饮食,运动,药物影响血糖的规律,管理好糖尿病,远离并发症健康生活。只要没有并发症或者并发症在早期就被控制住了,那我们血糖偶尔高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规律我们找到了,我们也可以灵活变动,减少监测次数。监测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监测是花在前,省在后
我们监测血糖的试纸的花费要与我们治疗并发症治疗的费用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一辈子测血糖的试纸的总费用可能都不如一次并发症住院的费用多。并发症住院不仅花钱多,效果也差,最主要自己受罪。那时候就不是测个指间血糖那么简单了,各种管子可能都往身上插,我们又无法拒绝。监测血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我们的糖尿病,远离并发症。这个收益是非常大的。
在此我也呼吁糖尿病病友日常监测的试纸花费能纳入医保,这样是给糖友省钱,同时也给医保省钱,这样医保最终就可以花小钱不花大钱。糖尿病的发展趋势如果得不到控制,医保最终都会被慢病并发症的治疗掏空。
在医保政策没有改之前,最容易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自己的健康要比那点试纸钱重要的多。如果经济条件不好就买国产的血糖仪,试纸1块钱左右的。网购要比去实体店买便宜。
最后,我要说:“监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有规律监测。不要因血糖高低而或喜或悲,而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采取干预措施。监测血糖是花在前,省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