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科研成果 > 肝脂肪含量>10%: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肝脂肪含量>10%: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2016-10-20 来源:糖尿病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国外研究報道,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44%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约33%为新诊断的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专指那些没有各种病毒性肝炎,没有大量饮酒史,没有服用过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也没有其他明确病因的脂肪性肝病。平时公众常说的脂肪肝,指的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在上海等大城市,患病率已高达15%。

  肝脂肪含量>10%: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倍增

  研究发现,脂肪肝常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密切伴随。国外研究報道,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44%存在糖代谢异常,其中约33%为新诊断的糖尿病。我院课题组研究发现:在无糖尿病病史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高达50%,其中35.5%为糖尿病前期,14.5%为新诊断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80%,除糖代谢异常外,脂肪肝患者将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概率也明显高于没有脂肪肝的人群。我科的研究发现,当肝脏脂肪含量大于10%时,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开始受损,血糖开始升高。因此,从改善代谢、预防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角度出发,脂肪肝患者应当把肝脏脂肪含量控制在10%以下。

  测定肝脏腊肪含量:普通超声、CT、磁共振均“不给力”

  目前常用的诊断脂肪肝的方法包括:B超、CT、磁共振、肝脏穿刺病理学诊断等。其中,肝脏穿刺病理学诊断最精确,但该检查有一定的创伤性,不适用于大样本普查和检测。B超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只有当肝脂肪含量达到20%~30%时才能被检测出来,轻度脂肪肝患者往往容易被漏诊,不利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同时,B超只能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肝,或者粗略判断脂肪肝的轻重程度,无法精确判断肝脏的脂肪含量,也无法判断治疗后肝脏脂肪到底减了多少。CT、磁共振与B超类似,也无法对肝脏脂肪进行精确定量。

  超声定量:适宜普及的肝脂肪定量新技术

  近年来,一种新的脂肪肝诊断技术——质子磁共振波谱(MRS)被用于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其检查结果与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判断的肝脏脂肪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不仅可以检测患者有无脂肪肝,还可以明确脂肪肝的程度、判断治疗后脂肪肝是否好转或治愈等,被称作无创肝脂肪测定的“金标准”。不过,该检查费用相对较贵,技术要求也较高,在基层医院和脂肪肝普查工作中难以实施。我院课题组从2009年开始探索简易、准确的脂肪肝定量新方法。目前,我科已成功掌握了超声定量脂肪肝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普通B超检测的原理建立数学模型,能准确测定肝脏的脂肪含量,价格相对低廉,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也不高,适宜推广和普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