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治疗 > 中医治疗 > “三型辨证”的应用现状及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影响

“三型辨证”的应用现状及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影响

2015-05-28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三型辨证”在客观化方面的研究为当前糖尿病中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以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现代研究尤为热门。

  三型辨证疗法被作为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证候标准在第16届国际糖尿病大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据WHO预测,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将由1995年的1.25亿上升到2025年的2.99亿,并且其中主要是2型糖尿病。目前,糖尿病已排名世界死亡主因的前5位,其中主要死于并发症[1]。近年来,由于胰岛素的广泛应用,使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得以控制但目前仍然没有阻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为此,WHO向全世界推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可以从多靶位多角度的整体调节机制来实现,且毒副作用小,适合于长期用药和联合用药,对慢性血管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和良好的应用前景。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和灵魂,多年来中医学者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结合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糖尿病中医辨证的现状及“三型辨证”方法的理论基础

  据文献统计,对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现有50多种,也有人提出已达130多种[2]。这其中有部分概念的相对重复:如“热”这一个概念就有热盛、燥热、内热等不同的表述方法;或存在着广泛的交叉以及层次混乱的现象,如有言“夹瘀”,也有将“瘀”单列的。“三型辨证”方法将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个基本证候类型,三型顺序代表了糖尿病早、中、晚3个不同阶段。因其切合临床实际,简便易行,深受临床医师的青睐。1990年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以“三型辨证”作为糖尿病的辨证依据,并要求此后各项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均需采用此辨证方法作为辨证分型标准[3]。尽管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上在此三型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气滞血瘀型,但三型辨证仍占据了3/4(75%),若结合分层辨证(夹瘀),则占据100%。该分型法亦在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4]中被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于1992年山东工作会议通过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5]以及在2002年最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试行)中所采用的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和血瘀脉络型五型辨证方法,仍以“三型辨证”理论体系为辨证基础。20多年的中医临床糖尿病研究的实践表明,“三型辨证”不但规范了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标准,从而奠定了论治的基础,而且由于辨证标准的统一,不同单位研究数据和研究结论之间具有可比性,提高了中医临床研究的整体水平,使得学术界广泛受益,并因其与临床贴切、符合临床实际而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2、近5年来“三型辨证”的引用情况统计

  笔者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MCC)入手,以“糖尿病”、“中医”、“辨证”3个主题词联合进行了1994-2003年上半年的文献检索,共得401篇文章。在排除了相关并发症的辨证(197篇,占49%)、探讨性文章(57篇,占14%)等方面的文献后,所得资料共147篇(占37%)。我们发现,“三型辨证”的证型引用率高达100%,而且在并发症的辨证中,“三型辨证”也被引用达95.94%(共189篇),足见该分型方法在国内的影响程度和力度。另外,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三型辨证”占现有4种分型的75%,若从早期的兼夹证夹瘀、夹湿的病机来看,“三型辨证”占100%。

  3、“三型辨证”的理论溯源

  “三型辨证”理论体系最早由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林兰教授创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林兰教授主持的糖尿病组,经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和大量的、长期的临床实践验证,总结出糖尿病“三型辨证”理论体系[7]。具体内容为:①阴虚热盛型,症见消谷善饥,渴喜冷饮,心烦易怒,唇赤颧红,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多弦数;②气阴两虚型,症见乏力倦怠,动则汗出,心慌气短,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唇红咽干,溲黄便溏或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③阴阳两虚型,症见面色觥白,毛发干枯,耳聋耳鸣,腰酸腿软,夜尿频数,性功能低下,形寒怕冷,四肢欠温,虚浮便泄,舌淡体胖,脉沉细无力,并发现糖尿病兼夹瘀血。林兰教授等根据此三型加以辨证的3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深入探讨了糖尿病“三型辨证”的临床分布与病程、病情等方面的关系。结果发现,阴虚热盛型39例,占11.89%。气阴两虚型251例,占76.25%;阴阳两虚型38例,占11.59%。结合临床经验及客观检查结果进一步推测,阴虚内热型多在疾病早期,胰岛功能尚属正常;气阴两虚型多病程发展,胰岛功能有一定的损伤;阴阳两虚型则为疾病后期胰岛功能受损严重的表现[8]。“三型辨证”在各型下设有不同的亚型(分层辨证),阴虚内热型尚分为肺胃热盛、心胃火旺、心火亢盛和肝阳偏亢四亚型;气阴两虚型又可进一步分为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两虚、心肝两虚和肺气阴两虚等五个亚型;阴阳两虚型进一步分为。肾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脾胃阳虚、心。肾阳虚和心阳虚衰等五亚型,同时兼顾夹湿(湿热、寒湿)、夹瘀的辨证方法。另外,在此“三型辨证”概念所涉及的热盛、阴虚、气虚、阳虚方面,林教授进一步阐述为热盛包括肺伤燥火、胃火亢盛、心火亢盛和肝阳亢盛;阴虚包括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和肾阴虚;气虚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阳虚包括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使辨证体系更加明朗。

  王永炎院士评价该理论建树说:通过对糖尿病进行系统的中医辨证、症状客观化及微观辨证研究,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此三型代表了糖尿病病程发展的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其中,阴虚贯穿本病始终,为病本;气阴两虚为基本证候;血瘀为主要兼证。此学术观点得到全国同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并被卫生部药政局采纳,作为“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证候标准[9]>。

  4、“三型辨证”的客观化

  “三型辨证”在客观化方面的研究为当前糖尿病中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以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现代研究尤为热门。不少学者对糖尿病患者之“证”与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求探讨其“证”的特点与实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如病情迁延,可导致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在此过程中,气滞血瘀型不过是兼夹证而已。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糖尿病组的研究报告中,林兰教授已明确指出糖尿病兼夹血瘀[7]。糖尿病血瘀产生的机制是在阴亏的基础上,阴虚燥热、煎熬津液、津亏液少的结果。因津血同源,互为滋生转化,导致血粘稠,不能循经畅行,而导致血液运行缓慢,涩滞不畅而致血瘀。其次,阴虚津亏而伤及气,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鼓动血行亦是血瘀的重要原因。此外,尚有人认为,肝郁气滞、多食肥甘而成痰瘀,或久病入络,都能形成血瘀[30]。DM的辨证中容易伴发血瘀证已被临床研究所证实,而血瘀证的发生又与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中西医结合进行糖尿病血瘀证的微观辨证研究,以及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已成为糖尿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5、“三型辨证”理论体系对糖尿病学科发展的影响

  20年多来,“三型辨证”理论体系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辨证依据。由于“三型辨证”理论体系自1990年以来被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采用至今,故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辨证依据。《中医内科学》教材的第5、6、7版虽以上、中、下消为纲,但具体证候却与“三型辨证”理论体系细目一致。如《中医内科学》第5版[31]和第6版{32}的肺热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虚和阴阳两虚;第7版在第5版和第6版的分型基础上所加入的气阴亏虚等,均与“三型辨证”理论体系一致。可见,“三型辨证”理论体系对推动中医理论、临床、教学研究均作出了贡献。

(实习编辑:谢运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