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资料显示,目前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情进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缺陷,一经诊断就终身存在并且缓慢进展。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能够被证明可以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衰退的进程及血糖的恶化。
事实上,在患者到使用胰岛素时,患者往往已经连续十年以上处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状态,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越来越多的患者关注糖尿病的治疗的更优方案。
为此,肖海鹏教授提示,治疗2型糖尿病,要积极,早期,联合用药。
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是个进展性疾病,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将随着疾病的发展而产生进行性衰退,如果不及时治疗,反而会延误治疗时机。“血糖控制宜早不宜迟”,肖海鹏教授呼吁广大患者最好是在糖尿病发生之前,即糖耐量异常或者空腹血糖异常的时候就进行干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糖尿病,所谓积极,就是一旦发生糖尿病就,能在半年内就能使得血糖达到刚才的控制目标,就是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这就是积极的”。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比较复杂。它主要牵涉到的一个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胰岛素不敏感;第二个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单一用药很难达到使血糖持久达到健康标准。肖海鹏教授特别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要安全、联合用药”。其提出,选择用药治疗方案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药是不是有效的,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副作用少的;第二个是病人的经济是不是(能负担),价钱如何的;再有就是病人的肝肾功能、病情怎么样。双胍类的药物主要是抑制肝糖的输出,降低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抵抗,也不会出现低血糖;英国2型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UKPDS)也证明在肥胖的病患中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减少死亡;而且相对比较便宜。所以现在都推荐作为一线的药物。但是往往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很复杂的,单独用一个药很难全面地针对它的发病机理,或者达到持久的血糖控制。研究也提到如果单纯用一个药物三年里面不到50%的病人能够达标,这就需要联用别的药物。现在联用别的药物根据它的发病机理,一个是胰岛素的抵抗,一个是胰岛B细胞功能不足、衰退,所以治疗的时候除了用到双胍类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胰岛敏感性以外,还有一类药如噻唑烷二酮类的增敏剂,就是国内的罗格列酮,这一类药物不但能改善胰岛素的抵抗,而且对B细胞有保护作用,对长期的血糖控制有比较好的作用。研究表明,跟磺脲类、双胍类比较,血糖达到持久控制的最好就是噻唑烷二酮类的增敏剂罗格列酮,就是说血糖要达到持久稳定的控制,这类药是联用的很好的选择。
(实习编辑:谢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