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皮肤病症状,让人不甚其烦。为了应对皮肤瘙痒,有些皮肤病患者费尽心思搜集各种“妙招”和“偏方”。
然而,有些止痒方法不仅是逞一时之快,治标不治本,甚至还可能是病情加重,适得其反。
皮肤瘙痒,以下止痒方法不可取
随意抓绕
抓挠是皮肤瘙痒发生时人的本能反应,殊不知,通常都是越抓挠越痒,而且抓挠的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抓破皮肤。
复大医生解释:事实上,痒感和痛感都是通过同一个位于真皮乳头内的末梢神经感受器产生的,只是因为刺激的轻重不同,轻则为痒,重则为痛。用手搔痒,实际上是增强了对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产生疼痛,从而掩盖了痒感。因此,对于皮肤瘙痒症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而不应盲目抓挠。
用热水烫
皮肤瘙痒难耐,很多人于是勤于洗澡,并且洗热水澡,觉得烫烫的热水冲在身上可以“杀痒”,想减缓干痒的难受感觉,殊不知越烫越痒。
洗热水澡时,由于频繁的烫搓和肥皂的刷洗,反而会使人的表皮上本来就不足的脂肪膜丧失掉,就连皮肤表面正常的水分含量也难以保持,只会痒得更厉害。皮肤瘙痒时,加强保湿是关键,洗澡不应太勤、更不要用很热的水,少用或不用香皂和肥皂,尽量直接用清水清洗,老年人在气候干燥时四五天洗一次澡即可。
用“土方”
有些人一遇到皮肤瘙痒就喜欢使用民间偏方止痒,结果反而导致皮肤受刺激后发炎。
盐水:这是大家公认的,有止痒、消毒作用的“药”。但是,有的市民加重了盐的分量,导致盐水刺激皮肤发炎。
醋:通过熏蒸,蒸汽可以给小范围空间消毒。但醋里面含有“乙酸”,并不适宜直接接触皮肤,特别是婴幼儿的皮肤。
蒜:将蒜捣烂后敷在皮肤上,可以达到快速止痒的效果。不过,蒜是强刺激性物品,会导致皮肤受损,激化细菌感染,特别是皮肤本就有溃烂的情况。
陈艾:用它熬水有止痒作用。皮肤有感染时切忌用水来止痒。
夏季皮肤瘙痒注意事项
·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适当的锻炼,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冷热刺激;
·平时的时候要多喝水,补充身体里所需要的水分,适当的用些保湿的产品;
·减少对于自身过敏的外来刺激,例如减少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接触化学物品,减少促使本病发生的诱因;
·洗澡的时候水不要过烫,水温过高会加重皮脂的流失,有的人以为皮肤瘙痒用热水洗澡就会不痒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关键,这样做只会加快皮脂的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减少搓澡,经常搓澡会使皮肤搓伤,皮脂也会大量的流失;
·多吃一些水果,含有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复大医生提醒:皮肤瘙痒一般是由致病细菌、真菌感染等引起,不同病因引起的瘙痒治疗方法不同,建议大家在病情发生早期及时就医。
皮肤瘙痒?需警惕以下皮肤疾病
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表现为痒、刺痛感、针刺感、烧灼感、紧绷感。其严重程度不一,有个体差异。有时可见皮肤干燥、面部红斑、细小鳞屑。
神经性皮炎
本病初发时,仅有瘙痒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湿疹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荨麻疹
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易反复。
皮肤癣
为真菌感染皮肤疾病,引起很轻的炎症反应,发生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继之脱屑,具有传染性。
不同的瘙痒病因需要完全不同的治疗手段,才能解决瘙痒问题。比如病原菌感染需使用杀菌药物、过敏则需抗敏,炎症则需抗炎,系统性疾病更需要从源头上来治疗等等。因此,大家不要认为皮肤瘙痒只是小事,而盲目的购买止痒药剂,这样不仅会加重病情,而且还会给之后的治疗带来困难。